西峰区农机培训调研报告(修订)XX县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村的稳定。XX县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的多年努力,培养了大批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技术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XX县区有农业人口25万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机户拥有各类拖拉机2076台,农用配套机具4870台,农机总动力达130647千瓦。XX县区农机校理论教员6名,教练员3名,教练车5台,配套农机具11套,经费来源自收自支,生源主要来自农村。长期以来,我校承担着乡(镇)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培训工作,年培训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500余人,采取长期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我校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驾驶操作技能,降低了事故率,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培训生源少是最大问题。XX县区地处市中心,农业人口比较少从事农机事业的人员就更少。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农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溥。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具后,思想上产第1页共3页生了模糊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不愿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校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从目前XX县区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2009年1月1日国家取消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后,就更是雪上加霜,无力培训,使农机教育培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加以解决。3、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提高服务大农业的观念。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优为重要,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农业机械化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带头人、示范者,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第2页共3页作用。(二)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二是连接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中介,做到企业、农民、培训机构利益共赢。三是农机化学校走向社会,与社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