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工作的分析和探讨从事故特性、事故的致因理论两个方面探索了事故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安全工作的实际情提出了改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具体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告诉我们:安全工作的实质就是要深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做好企业生产中事故的预防工作,就必须熟知事故的特性,掌握事故的致因理论,并在生产实践中科学运用,以便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1事故的特性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同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既然是一种意外事件,那么它同其它事物一样,也具有本身特有的一些属性。掌握这些特性,对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及预防事故具有指导性作用。概括起来,事故主要有以下4种特性:(1)因果性。因果性是说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中的人身伤害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以及对突发的意外事件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2)偶然性。事故的偶然性是说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事故的随机性表明它服从于统计规律,因而可用物理统计法进行分析预测,找出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预防事故提供依据。(3)潜伏性。事故的潜伏性是说事故在尚未发生或还未造成后果之时,是不会显现出来的,一切都处于正常和平静状态。但是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些危险因素未被消除,就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事故。(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因此从理论上和客观上讲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2事故致因理论2.1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论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50多年前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理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为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故,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然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子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事故因果连锁原理强调,安全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使连锁中断,预防伤害事故发生。2.2轨迹交叉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人—机“两方共系”(即两个方面共存一个系统)中能量逆流的两系列。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系列运动轨迹和物的系列运动轨迹相交的时间与空间,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如果排除了机械设备的隐患,消除了人为过失,则两个连锁系列运动轨迹不能相交,事故就不会发生。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中断人的连锁系列,则要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上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中断物的连锁系列,就是要推行“失误一防护”系统,即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设施,提高本质安全化,即使人操作失误,装置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会自动动作,从而避免伤亡事故发生。2.3能量转移论任何生产过程都离不开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是在受约束和限制的条件下,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有序流动,如果能量超过了这些约束和限制,发生了能量外溢,便失去了控制,当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则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能量转移理论认为,可以用屏蔽的方法防止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如限制能量,用限制转动部件的速度、用低电压设备、用无危险性的溶剂等;防止能量释放,用放火门、防爆墙、防护栏杆及警告牌等;缓慢释放能量,用安全阀、爆破膜等;在能量上设置屏蔽,在机器转动部位加防护罩,安装消声器等。3事故致因论在企业安全工作中的运用根据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以及大量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或装置上缺乏安全技术措施,管理上有缺陷和教育不够三方面原因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技术、教育、管理三方面采取措施,并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3.1不断推进技术改进,确保设备安全运转技术措施是提高工艺过程、机械设备的本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