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失业保险发展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市失业保险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优化职能,服务大局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每当改革遇到重大问题、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总是首先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失业保险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高举思想解放旗帜,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打破旧制度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实现我市失业保险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我市失业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及现状*市失业保险的工作开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6年,在经历了起步探索、调整理顺、巩固发展三个阶段后,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方面为深化我市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改革,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失业保险法规、政策逐步完善。2005年5月1日,我市颁布实施《*市失业保险条例》。二是失业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扩大。截止到20*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9513户,职工86.22万人。三是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逐步增大。截止到20*年底,全市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16.67亿元。四是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三位一体作用显著。22年来,全市累计接收失业人员118855人,培训失业人员98421人,全市有63475人实现了再就业。全市累计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0.53亿元。五是对全市80%以上参保职工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六是全市基本实现了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七是对失业人员的管理逐渐规范。从失业人员接收登记、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到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工作均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八是失业保险机构设置逐步趋于合理,第1页共5页管理日臻完善。20*年6月19日*失业保险网正式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失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二、当前我市失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为取得成绩成就欢欣鼓舞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和失业保险业务向精细化发展,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还有其他一些政策层面上和工作实际中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失业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必须认真对待,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失业保险覆盖面仍有待拓宽。虽然《*市失业保险条例》将参保范围拓展到我市行政区域内除公务员外的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相适应。城市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村户籍职工、部分乡镇企业的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还没有纳入到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失业保险这种发展格局,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鲜明的反差,不能体现失业保险制度的社会性特点。二是失业保险待遇享受不能很好地与个人缴费挂钩。社会保障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也就是缴费的多少决定享受待遇的高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保障公正合理的特性,才能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积极性。而我市现实情况是职工缴费多少跟失业后待遇享受没有必然联系;职工退休后没有享受到待遇的,其所缴失业保险费归属问题现行制度也没有给予设定;农民合同制工人还不能在同等参保条件下实现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核算。三是失业保险统筹程度不高。目前,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还停留在县(市)一级层次上,市本级、各县(市)、区“各自为政”,基金分头结算管理模式从制度和人为上割裂了统筹层次。由于范围小、层次低,不能抵御大规模失业风险,造成在部分县(市)、区基金出现缺口时市本级不能用结余基金平衡,成为制约我市失业保险保障层次最大瓶颈。四是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方面功能较弱。一方面,由于制度上规定,失业保险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两项第2页共5页补贴支出范围有严格限制,总体水平不高,从而导致没有足够的失业保险金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