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学习考察报告【信息时间:2011-11-24阅读次数:150】【我要打印】【关闭】由市民政局副局长张继红带队,市福利院等有关单位参加,共6人组成的赴美国、加拿大友好代表团,于2011年11月3日至11月12日圆满完成了探望当地家庭收养的苏州孤儿等六项任务。这是XX市民政局首次以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为主题,成功与国外收养家庭间实现海外互动的破冰之旅。一、计划任务1.探望苏一萍等10个美国家庭,他们都曾经是市社会福利院孤儿,被美国家庭领养,领养后也都回访过市社会福利院。其中苏一萍被美国波特兰市的约翰·鲁道夫医生夫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收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一颗善良的心。当2008年汶川地震之际,苏一萍一封致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慰问信,让全中国人民家喻户晓。2010年苏一萍家庭来苏州参加市社会福利院300周年历史纪念活动。2.访问美国残疾儿童机构,了解残疾儿童养育和康复技术、方法,汲取经验。3.了解美国对孤儿、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和政府投入情况。4.访问美国波特兰市开展汉语教学的浩津中学,商讨建立互动关系(该校有来自中国的孤儿)。5.拜访美国波特兰市市长和有关官员,进行建设性会谈。6.拜访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市长和有关官员,进行建设性会谈并参观相关儿童机构。二、意义与困难苏一萍是中美两国人民熟悉的新闻人物,她对中国的挂念和关心,对中国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充分表达了美藉华人对中国的友谊,她是鲁道夫家庭的骄傲,是美国波特兰市民和华第1页共29页裔的骄傲。她曾二度回到中国,回到养育她的福利院。为了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了了解从苏州到美国的孤儿在国外生活、成长情况,为了一份亲情与挂念,出访美国意义深远。市民政局与市社会福利院,在孤残儿童保育、教育、康复等方面,10多年来坚持与世界各地开展广泛交流,不断学习掌握与运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正不断缩小。但对美国、加拿大的社会福利政策、做法等却了解甚少,这次前往美国、加拿大填补了这一空缺。美国是个由多元文化与不同风俗习惯组成的国家,有着复杂的人文背景。孤儿进入美国家庭,成为美国国民中的一员,我们的到来他们感情上能否接受。美国的社会舆论会怎样评价。我们到达后该怎样把握,这都是难点问题。为此,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与美方不同阶层的有关人士进行了充分沟通,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障碍,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才付之行动。三、孩子是波特兰—苏州友谊的纽带美国波特兰市与苏州结成友好城市有二十多年历史,波特兰居民有着与当地华人友善共融的传统。许多当地家庭收养了中国儿童。在波特兰—苏州友好协会安排下,在苏州—波特兰传统友谊的推动下,代表团与约翰·鲁道夫等3个领养苏州孩子的家庭相聚。波特兰市政府官员、波特兰—苏州友好协会会长、副会长以及有关人士见证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相聚。来自苏州的亲人看到孩子在美国家庭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们学习认真,大多对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致。苏一萍坚持学习中文12年,能流利地用中文会话。所有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都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这次成功的探望,加深了苏州—波特兰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实现了亲情般的跨国互动,把思念与祝愿带到了波特兰,带给了一个个家庭,带给了波特兰友人、华裔人士。孩子是联系着波特兰—苏州友谊的纽带,思念孩子,就会思念波特兰友人。当地华文报纸《波特兰新闻》对代表团成员进行专访,专题采访波特兰—苏州友好协会会长和苏一萍家庭。跟踪报道这一历史性新闻。第2页共29页华裔是波特兰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华裔为波特兰争光添彩,为推动中美两国的友谊贡献着力量。苏州的孩子和她们的家庭更成为中美友谊的桥梁。这次访问,为苏州与波特兰的友谊翻开了新的一页。波特兰市市长和市政府官员会见代表团全体成员,更鲜明地注解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友谊。四、合作共识成为友谊的载体访问期间,代表团有关成员前往波特兰市开展汉语教学的波特兰浩津中学,旁听了汉语课并阅读了学生的汉语作文。通过与该校校长的会谈,达成了浩津中学校长携师生访问XX市社会福利院互动交流合作共识。明年4—5月间,浩津中学的师生将与福利院孩子们交上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