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季会制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近年来,**区**镇人大季会制从探索实践走向了制度常态,为破解乡镇人大职权“虚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范本,受到全国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坚持人大制度自信的视角,厘清了影响基层人大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认识误区,以乡镇人大季会制在法律框架内的探索创新实践为依据,提出了推行乡镇人大季会制的制度功效,为发展我市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思路借鉴。制度自信,就会坚持制度,完善制度;制度不自信,就会怠慢制度,应付制度。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坚持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强调坚持制度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必须坚持自信。坚持人大制度自信,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近年来,在坚持人大制度自信方面,一些基层人大作了有益的探索创新。其中,**市**区**镇人大季会制就是一个典型的范本。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中国人大》认为,“季会制”在**镇已经从探索实践走向了制度常态,为破解乡镇人大职权“虚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范本。更有专家称,乡镇人大季会制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又一范本。**镇人大季会制,就是**镇人大从2007年开始,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制度。**镇实施人大季会制,至今已近十年,专家、学者、领导和人大工作者都均给予了高度赞誉,党报、党刊、党台、党网以及人大业务报、刊、网均作过宣传推介。**镇人大季会制,被誉为**市基层人大工作的三大创新之一,并在全国县乡人大工作研讨会作了经验交流。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在中国人大网和《研究与交流》刊物上以《季会制:乡镇人大履职的路径探索》为题进行了专门推介,第1页共16页**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以《季会制:乡镇人大工作的**探索》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2016年,**区全面推行乡镇人大季会制,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指导意见,区委出台了实施意见,并在**镇召开了推进会,明确了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推进保障,要求全区上下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乡镇人大“活”起来,让人大代表“动”起来。无疑,这是十分理性的选择,也是非常明智的决策,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地方人大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镇人大季会制之所以能坚持十年,中央主流媒体和业务媒体之所以宣传肯定,**镇人大之所以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区之所以全面推行,是因为乡镇人大季会制本身富有政治价值,体现了人大制度自信。一、认识误区不利于制度自信,现实的范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乡镇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最基础的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最基层、人大代表最多、联系社会最直接、服务群众最广泛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着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众所周知,当前乡镇人大作用发挥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一是闭会期间权力虚化,二是闭会期间职权旁落,三是会期短影响职能发挥。这些事实源自对乡镇人大的认识至今还有误区,导致乡镇人大工作成为人大制度建设上最薄弱的一环。由于没有常设机构,乡镇人大的职权如何稳定、持续、有效行使,一直是人大工作的难题。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重视,乡镇人大被边缘化,会期缩水、程序空转,人员配备和工作条件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法律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年至少开一次”,在很多地方变成了一年只开一次。有的地方,乡镇人大工作甚至处于“停摆”状态。(一)人大组织不是橡皮图章一些人认为乡镇人大是摆设,形同虚设,可有可无。没有人大,乡镇照常运转。人大可以靠边站,人大被人瞧不起。乡第2页共16页镇人大行使职权缺少制度自信支撑,因而实质性权力行使缺位,甚至有权不会用、有劲无处使,几乎沦为不折不扣的“纸面权力”,陷入有名无实、有牌无位、有权无威的境地,被戏谑为“橡皮图章”。其实,乡镇人大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