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变电仿真培训质量的探讨(无锡供电公司,江苏无锡214061)在对变电运行值班人员进行的各种技术培训活动中,仿真培训是最为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之一。它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物理模拟技术,为受训者提供一个近似的变电站工作平台和作业环境,使之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传统培训方法更好的效果。因此,仿真培训目前已成为变电站值班人员培训、考核、资质认证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式,并逐渐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受软硬件设计及建造水平的限制,目前已有的仿真系统在功能、性能、仿真效果等方面还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因此,必须对现有仿真系统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内容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克服或规避系统存在的某些不足,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效能,以实现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最大化。1现有仿真系统的局限性(1)针对性相对较弱采用物理模拟的仿真站受硬件(模拟盘、台、一次设备)建造的限制,只能是一个相对典型的变电站场景或界面,即使部分采用虚拟变电站环境的仿真站,其灵活配置不同变电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使仿真环境与变电站值班人员真正面对的作业对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使运行值班人员在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的训练上受到很大限制。(2)事故仿真能力有限在变电站的实际工作中,事故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事故发生时,除断路器跳闸及相应的声、光信号动作外,还可能出现爆炸、燃烧、浓烟、设备损毁甚至人员伤亡等恶劣情况,而现有仿真系统通常只能模拟前者,对后者的模拟能力接近于零。但恰恰是后者,会给值班人员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心理震撼和精神压力,使他们紧张、恐惧、焦虑,从而影响他们在事故处理中的判断、思维和行为能力。(3)异常情况的仿真能力不足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工作中,异常情况的发生概率远比事故高得多,实际上,异常情况的复杂性,判断和处理的难度甚至高于一般的事故。其频繁、多发、随机的特点成为变电站运行人员能力、素质、技术水平的真正挑战。而现有仿真系统对这些事件的仿真能力明显不足。(4)仿真培训模式与变电站值班方式的冲突现有仿真培训模式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脱产一段时间。受仿真站布点的限制,大多情况下还必须易地进行。而变电站运行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以及少人值班、减人增效等措施的推行,使这种脱产培训的安排日益困难。(5)现有仿真培训的方式方法有待提高仿真培训质量与仿真设备配置、培训方法密不可分,目前的仿真培训站一般根据初次培训与复审两大类进行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值班员培训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难以提高受训人员的积极性。2仿真培训的目标定位对一个优秀变电运行值班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他们有尽可能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和运用现场规程的能力、对设备及回路的熟悉与了解,还要求他们有丰富的临场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然,用现有的仿真系统对值班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训练和考查是不现实的,企图以此来取代常规的技术培训和实际工作的积累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培训目标必须以仿真系统的现有效能为基础,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注重值班人员关键技术、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故障分析判断方法与能力的培训这是现有仿真系统最擅长的方面,虽然其模拟的故障现象、症状、表现、氛围与实际还有差别,但对于值班人员掌握各种故障的基本形态、共性特点和一般的判断、甄别方法是很有帮助的。(2)倒闸操作的规范性训练尽管倒闸操作有着不低的频度,但在变电站的实际工作中是不可重复的。因此很难在变电站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值班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规范的动作定式。然而这种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动作定式对防止误操作和习惯性违章具有重要意义,仿真系统则为这种反复进行的操作训练提供了可能。(3)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在仿真环境下,讲解设备、装置的工作原理将变得不那么枯燥和抽象,教员们可以获得比课堂更多,更丰富的演示、模拟手段,因而有利于学员的理解和掌握。(4)识图能力的训练目前,在许多值班人员中,读图和识图是一个弱项,使他们在查找、分析异常和故障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