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赴延安考察报告 VIP免费

赴延安考察报告 _第1页
1/5
赴延安考察报告 _第2页
2/5
赴延安考察报告 _第3页
3/5
赴延安考察报告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一、赴延安考察基本情况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的安排,2012年秋季科级干部理论进修班赴延安进行异地教学,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副院长王立亚和组织员吴娟老师的带领下,在兰德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于2012年9月16日至21日赴延安开展了为期6天的培训考察活动。学习考察期间,认真聆听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贺海轮教授作的《辉煌的历史时期峥嵘的红色岁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宋炜教授所作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两场专题教学,参加了《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的父子之情》、《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张思德与张思德精神》三场现场教学,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纪念地。这次赴延安圣地考察学习,我从心灵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震撼了心灵,坚定了斗志。二、赴延安考察的主要收获1.学习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考察期间,全体学员参观“七大”会址,探访党中央机关旧址,瞻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徜徉枣园,漫步杨家岭,驻足延河边,远眺宝塔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在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挑灯夜著,高瞻远瞩,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篇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延安,党中央开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第1页共5页引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在这里,形成了“抗大、南泥湾、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可谓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典范。在延安的耳闻目染,震憾着每个人的心灵,启迪着每个人的胸怀,无不荡起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的心情,无不感到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内心的升华。一路的学习考察,使每个学员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深刻体会到学习延安精神是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学习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党中央、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升华。2.学习延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学员们通过学习考察,对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体的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一句口号,当时延安的情况非常恶劣,缺衣少粮,甚至到了能不能生存下去的境地。在这个时候,我们党领导根据地的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王震将军带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农垦,又战斗又生产;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亲自带头纺线织布。可以说,过去中国革命是靠党的正确领导,经过无数革命者艰苦奋斗,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同样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容易产生大手大脚,不计成本的思想和行为。艰苦奋斗既是工作第2页共5页作风,也是思想作风。艰苦奋斗不仅有“艰苦”的含义,更有“奋斗”的要求,它强调精神上要振奋,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顽强拼搏。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我们还需要牢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赴延安考察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