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糖蔗市场调查“糖蔗市场价,今年是平均每吨450元,行情不错!”站在蔗田边,近日的天气虽有点冷,但英德浛洸镇的白米庄村蔗农张伯脸上掩饰不住蔗价带来的喜悦,这代表着今年英德蔗农心情。而每年跌宕起伏的糖蔗价格,牵动着英德1万多户蔗农的神经,成为英德糖蔗市场的风向标。两大糖厂带动万户蔗农致富目前,英德蔗农种蔗致富,离不开两大清远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分别是位于英德西部浛洸镇的英德粤北糖业有限公司(原英德糖厂)和位于英德东部桥头镇的英德东桥糖业有限公司(原英德英东糖厂)。英德粤北糖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收购英德糖厂,自成立以来,以“公司+基地”形式与种植大户签定合同,发展700多户蔗农,种植面积5000多亩,年产蔗2万多吨。英德东桥糖业公司,由韶关市翁源县糖厂收购以来,发展800多户,种植面积过1万多亩糖蔗。该公司推广高糖、高产甘蔗品种,逐年减少低糖、低产、劣质种蔗,从机耕、糖蔗种苗、肥料等方面扶持蔗农种植,签定收购合同,提高了蔗农种蔗的生产积极性。浛洸镇三村村委会的陈国辉,今年32岁,种了200多亩粮庶,每年约有近10万元总收入,每年约有4万元纯收入;英德桥头镇的张胜松,今年35岁,在桥头镇承包了500多亩种植甘蔗,以每亩纯利润500多元计算,今年他可纯赚25万元。而在桥头镇,这样的种植大户有近10户。绝大部分种植户都在5至10亩左右,每年可增收家庭收入4至5千元,成为农民奔康致富的一条好渠道。石灰铺镇是英德目前种植甘蔗最多的一个镇,约有2万亩甘蔗。左联村林彩眉全家6口人,种植糖蔗8亩,今年收成大约5000元。而左联村村支书曾桥娥,种植甘蔗已有20年历史,承包种植150亩,今年光种蔗也有近10万元的利润。横石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该镇党委、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打造英德市果蔗基地为目标,坚持“增面积、增产量、增收入”为宗旨,大胆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80:20,全力发展果蔗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横石水镇在80年代,果蔗种植面积只有6000亩左右,现在种植面积有1.2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增长率100%,平均亩产从80年代1.2万斤增至现在的1.9万斤,增长率达58%。目前全镇果蔗年产量22800多万斤,产值超过9120万元,纯收入3600多万元。为了提高横石水果蔗的知名度,当地党委、政府向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申请了绿色认证,并已获批准。同时,该镇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将农民个体、联合体和外地客户、商贩或中介组织结成固定良好的产销网络。使每年的果蔗都能顺利销售,远销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个大糖厂与42个“土糖厂”之争“糖价高的时候,我们收不到糖蔗;糖价低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收糖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公司?”半年前刚从珠海调来工作英德市粤北糖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平大倒苦水。为什么李志平会如此感慨?原来,这里有作为大糖厂的英德市粤北糖业有限公司和42个小“土糖厂”之间的“恩怨”!在浛洸、石灰铺、英红、西牛、石牯塘等镇,由于有传统土糖厂的存在,而这些土糖厂,投入成本才几十万元,生产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却每年抢食近一半的粮蔗产量。如今,在这两镇有40多家土糖厂存在,对作为大糖厂的中糖公司形成合围之势。据悉,如作为大糖厂的粤北粮业有限公司有100多个职工,各方面成本高,如去年创税200多万元,而小糖厂投入小、工人少、成本低,作为正规食品加工企业,大糖厂只能按《食品安全法》生产白糖,10吨糖蔗生产一吨白糖,而小糖厂只能生产没有质量认证的红糖,8吨糖蔗生产一吨红糖。由此,在收购价格上,小糖厂往往收的价格比大糖厂高,因此,蔗农往往把糖蔗卖给小糖厂,导致大糖厂收不到糖蔗。去年12月9日,大糖厂开榨,可由于今年糖价高,所有小糖厂开足马力榨大糖厂公开竞争,导致大部分许多糖蔗流向小糖厂,大糖厂不得不面对收不到糖蔗而面临时而停产的尴尬局面!作为蔗农,去年由于糖价不高,小糖厂不开榨,导致所有的糖蔗涌向大糖厂,在厂门口排长龙等待收购的车辆达几公里之长!严重挫伤了庶农的积极性,导致了今年糖蔗种植面积大大减少。英德粤北糖业公司李志平总经理也坦诚告诉记者,以前公司内部管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