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数量关系2.言语理解与体现3.判断推理4.资料分析5.常识判断数量关系数学运算1.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又按八折发售,成果亏损4元钱。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元。A.80B.100C.120D.150对的答案:B解析:设成本为1份,则最终售价为1×1.2×0.8=0.96,实际亏损0.04份,则商品成本为4÷0.04=100元。2.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终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A.1104B.1150C.1170D.1280对的答案:B解析:最终一排有70个座位,则前面24排每一排少两个,第一排有70-24×2=22,构成一种等差数列,公差为2,首项为22,S25=(22+70)÷25÷2=1150(个),选择B。3.一种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周长为60cm,目前要同步减少长和宽的长度,使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本来长方形面积的1/4,若长减少了10cm,则宽应当减少()cm。A.4B.5C.6D.8对的答案:B解析:设原长方形的宽为x,则长为2x,2(x+2x)=60,解得x=10,即长为20,宽为10,面积为200;面积变为本来面积的1/4,即50,此时长为20-10=10,则宽为5,减少10-5=5。4.A、B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步相向而行,出发时,A的速度是B的速度的2倍,他们相遇后A的速度提高了10%,B的速度提高了30%,当A抵达了乙地后,B距离甲地尚有9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千米。A.18B.19.2C.20D.21.2对的答案:B解析:设A速度为2,B速度为1,全程为3S,第一次相遇A、B分别走了2S、S。相遇之后A速度变为2.2,B速度为1.3,A抵达乙地所用时间为S/2.2,B在这段时间走的旅程为×1.3,由题意×1.3+9=2S,解出全程3S=19.2。5.目前学校的校运动员有5个女生、6个男生,要从这些运动员中挑选5个去参与市举行的运动会,男女人数比例为3:2,那么一共有()种选法。A.175B.188C.200D.220对的答案:C解析:选5个人参赛且男女比例是3:2,则阐明是3个男生、2个女生。先从6个男生中选3个,再从5个女生中选2个,这两个环节都是组合,再相乘。C63C52=200。故选择C。言语理解与体现言语理解与体现6.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新闻”盖“旧闻”也符合传播规律。“热点”可以变“冷”,但涉事单位的问责处理机制要继续运转并发挥作用,怎样运转需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而不是根据公众关注度的高下、媒体参与热情的变化而“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机应变B.急不择途C.顾此失彼D.八面玲珑对的答案:A解析:句意为涉事单位的问责处理机制应持续坚持下去,不能因公众、媒体的关注度的转移而敷衍、变化。“随机应变”指伴随状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与句中的“根据……的变化”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7.民俗学所谓的老式性强调的是以“口头”或“行为”或“风俗”或“物质”的形式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如叙事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在民间的神话、故事和传说,_______作家创作的故事或其他书面文字形式流传的文学作品。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及B.和C.包括D.而非对的答案:D解析:由首句对民俗学传播方式的简介可知,民俗学的传播方式不包括文字形式。叙事民俗学属于民俗学的范围,故其研究的对象也不应包括文字形式的作品。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具有否认后文内容的意思。A、B、C三项都含肯定义,排除。本题选D。8.免费与管理并不冲突,反而可以_______。把管理等同于收费,甚至把收费当成管理的目的,免费了就_______地“不收费不担责”,疏于管理,甚至无人过问,这不仅有违公共管理的价值追求,并且难以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取长补短顺理成章B.相得益彰堂而皇之C.求同存异理直气壮D.合二为一冠冕堂皇对的答案:B解析:“免费”与“管理”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取长补短”“求同存异”都不能用来形容两者的关系,排除A、C。假如免费了就不管理,那么“难以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可见,只有管理,才能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两者之间存在互相增进作用,故“相得益彰”符合句意,且与前文的“并不冲突”也对应。故本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