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江安县滨江路市政景观二期:上滨江路(K0+0-620)、城市阳台、地下室、船行影辉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3)、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规范》(GB5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2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确定本工程的创优规划,并据此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边坡的特点、场地、交通、水文、运输、料源、民情、水电供应、气候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第二章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四川省江安县上滨江路边坡呈东西延伸,坡度70°-80°,高度15.00-25.00m,长度约660m。上滨江路人工挖孔桩选用A、B两种桩型(2.5m*2.8m),共120根桩。其中A型桩117根,B型桩3根,桩芯距5m,桩长34m。2.2施工自然条件2.2.1地质条件2.2.1.1地形、地貌江安县滨江路市政景观工程上滨江路边坡治理工程场地位于宜宾市江安县滨江路,场地北侧为长江,南侧为混凝土道路,西侧紧临学校,东侧睡佛寺。2.2.1.2地层岩性边坡自上而下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粉土层、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岩层和砂岩层组成。2.2.2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位于桐梓园背斜东翼(背斜洲向近北东),岩层倾向为4º、倾角11º,为缓倾斜地层。岩石中有风化节理裂隙,对岩层完整性的影响仅限于强风化至中风化岩层区。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场地内未发现构造断层,构造较简单,稳定性较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江安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区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2.2.3水文工程位为长江Ⅱ级阶地,勘察钻孔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根据场地北侧长江河漫滩和1级阶地水文资料分析,场地内可能存在基岩裂隙水。洪水季节,地下水主要由长江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枯水季节,地下水由南向北排泄入长江。根据北侧长江地漫滩和1级阶地的地下水水质分析实验报告,地下水对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第三章施工准备3.1现场准备(1)平整场地,清除坡面设计以外岩石、浮土,坡面有裂缝或坍塌迹象者应加设必要的保护,铲除松软的土层。(2)全站仪测量出各桩基中心精确位置(由技术员完成),埋设中心桩,以中心桩为基准放桩孔,孔位应比孔径大20cm,护壁采用按设计标号砼护壁。在浇注好第一节护壁(每节护壁不高于1000mm),将十字护桩中线固定在砼护壁上,方便经常检查较核。(3)井口四周设围栏防护,并悬挂明显标志,井口护壁砼高出地面20cm~30cm,防止土、石滚入孔内伤人;挖孔暂停人不在井下作业时,孔口要加盖;孔口四周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遮挡雨棚,安装提升设备,修好出渣道路。(4)井内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并在孔内搭设掩体;掩体用2cm厚钢板作顶盖。出土渣用的吊桶、吊钩、钢丝绳、卷扬机等,经常检查更换。(5)进场过程车辆(重载)靠左(内侧)行驶。(6)原挡墙上黄菓树用钢绳向路内侧加固,以防倾覆。3.2技术准备(1)人工挖孔桩适用于持力层埋藏较浅、单桩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基础。挖孔桩受力性能可靠,结构传力明确,沉降量小;成孔后可直观检查孔内直径、垂直度及持力层的土质情况,保证桩的质量。工程造价相对低廉;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直径灌注桩施工。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2)组建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下设施工技术、质量、材料、资料、安全等分支部门。(3)审查施工图纸,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以达到节约投资、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和施工简便的目的,并提出合理性的意见。(4)作好桩基分部施工方案,作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5)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料档案制度。(6)编制钢筋、水泥、木材、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