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消费投诉调研报告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普通消费者家庭引入家政服务现象越来越多,促使家政服务行业不断扩张,家政服务消费投诉调研报告。市工商局组织人员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结合消费者协会数据,详细统计了全市家政服务行业的消费投诉情况,认真分析了造成当前家政服务行业消费投诉集中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监管建议。一、家政服务行业消费投诉现状(一)合同类投诉比较普遍。这类投诉的具体表现。一是合同规定模糊,对具体细节约定不明。一些家政合同中提到约定人员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服务,家政公司要提供其他服务人员但自身原因的具体范围没有作进一步明确规定,导致部分家政公司随意调换服务人员。二是家政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提供服务,存在服务滞后、服务延迟的现象。三是家政服务人员由于自身原因突然离岗,家政公司未及时找人替岗,或者替岗的服务人员不符合合同约定。四是一些家政机构先把价格标注的相对较低,待服务人员开始提供服务时,再以多种理由临时加价,或者违反合同约定减少服务项目。(二)欺诈类投诉呈现多样化。该类投诉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家政托儿欺诈。部分采取中介模式经营的家政公司雇佣家政明星人员做托儿,业主相中的服务人员与真正服务人员不一致,其目的在于收取一次性中介费用。二是虚假广告欺诈。部分家政公司在街道、居民小区内发放内容含有专业、全能,荣获某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字眼的宣传广告,吸引客源,或在广告中承诺一些事后不能兑现的条款,比如:如果保姆不满意,可以多次调换、如果介绍保姆不合格,可以申请退还押金,导致业主在接受服务后对服务项目无法满意。三是无合法主体资格。部分经营者在未取得合同主体资格和正规经营场所的情况下,仅以电话联系的方式从事临时性无照经营家政服务行为,通过发布广告电话招揽生意,临时招兵买马家政服务人员,一旦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消费投诉,则立即解散,消费者受第1页共5页损利益无法得到赔偿。四是会员卡式欺诈。部分家政公司以会员优先、价格优惠等名义拉拢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并交纳数目较大的会员费,但事后承诺常常不能兑现,预付的会员费却不予退还。(三)质量类投诉较为典型。该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家政公司服务质量方面。一是以次充好。一些规模较小的家政机构,为减少成本,使用自己勾兑的清洁剂等材料,一方面不能达到服务标准,另一方面劣质的洗洁剂易给led等设备造成损害。二是道德风险。由于少数家政服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较低,部分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三是名不符实。据消费者协会统计,当前多数家政服务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准,尤其在育婴师、月嫂等需要特殊服务领域,目前仅有30%的服务人员取得了正规的资质证书。(四)私约类投诉维权困难。个别家政人员在服务一次或几次后与消费者签订私约,让业主交纳定金,建立业主与服务人员单边联系,避开家政服务公司,逃避中介费用。一旦服务出现纠纷或是服务人员由于个人原因中途突然离岗,业主维权常常处于找不到人、公司不管、投诉无门尴尬局面。(五)保险类投诉约定不明。由于现在家政有许多时候是高空作业,并缺少相应的防护措施,所以在服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危险,而部分家政公司没有为服务人员购买人身保险,在与业主签订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约定。所以在出现事故时纠纷不好解决,有时需业主承担不利后果。二、家政服务行业消费投诉较多的原因(二)培训不够,素质不高。目前家政服务业主要的从业人员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家政公司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这些因素致使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质量良莠不齐,客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市家政行业中,参加家政培训持证上岗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仅占30%。同时,由于没有实行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家政服务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难以提高。(三)把关不严,诚信缺失。家政市场准入要求不高,一第2页共5页些无照经营的常常打擦边球、钻空子,求职者只要填一张简历,留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