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分)1.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动物传播不属于社会传播)3.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4.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5.电子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有线系统起源于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研制的电话系统;无线系统的出现以意大利人马可尼1895年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为标志。6.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7.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8.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编码)和符号解读(解码)的过程。所谓符号化(编码),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它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解码)则是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9.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种要素构成的。10.1948年,H.拉斯维尔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11.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的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12.就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13.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19世纪30年代的事情,其代表性的事件是“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纽约太阳报》、《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的创刊为标志)。14.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和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15.“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6.传播效果依次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1)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2)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17.有限效果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有三个,一是“传播流”研究,二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三是“使用与满足”研究。18.宏观效果理论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涵化分析”以及“编码与释码”研究等等。19.恐慌研究中,个体差异(特质)、社会群体(范畴)、社会关系成为缓冲体(防弹衣)的三个要素。20.选择性接触机制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1.根据新事物普及过程调查的结果,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以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22.P198图11-223.“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24.按照李普曼的观点,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25.一些学者将“培养分析”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26.在当时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美国政府推出了一个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和其他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