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题库试题语文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本文认为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的原因是什么。(2分)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陈师道《后山诗话》)[答案]1.无学问作根基(学问不够),不能因事以出奇(2分)。[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主要考查对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这句话的理解。2.(天津市蓟县邦均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用/”给下面短文断句。(3分)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答案]2.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解析]2.【参考译文】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3.(天津市蓟县邦均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译文:②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译文:[答案]3.(1)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1)以:凭借…………身份。下:居于之下。(2……)十倍:以十为倍数计算。众人:一般人。况乎:况……且呢!【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