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抓好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新形势下抓好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计生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要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必须依法行政,努力实现人口从低增长向零增长,并逐步向负增长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这是一个不容回避而必须解决的课题。一、现状与问题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全县人口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为特征的现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转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5.47‰下降到2000年的7.56‰,全县少生近24万人,取得了显著成绩,计划生育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计生工作滞后于经济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计生工作力度有所减弱。一是抓计划生育的氛围有所淡化,存在“重经济轻计生,重罚款轻教育”的现象,在农村个别地方群众生育观念“回潮”,“穷人不怕罚,富人罚不怕”。二是基层重视不够。个别乡镇抓计生工作还停留在文件贯彻,会议落实等一般性号召上,研究计生工作关键问题少,经常性的议事制度落实差,解决计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体矛盾少,存在“遇难怕难、绕道走”的现象。三是计生队伍惰性滋长,履行职责不够深入。个别乡镇计生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从规模到形式,从内容到实效,已“不可同日而语”,抓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有所减弱。2、计生投入缺口较大。一是部分乡镇统筹不能足额到位。二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差。相当一部分超生户有钱不愿交,社会抚养费征收艰难,既影响了计生工作秩序,又影响了计生投入。三是非计生费用支出增大。在投入本身不足的情况下,个别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挤占计生经费,用于非计生支出。3、计生技术服务滞后。一是服务网络不健全。个别乡镇的第1页共22页服务站规模小、设备落后,条件落后,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生殖保健服务工作。二是服务站人员素质偏低。全县乡镇服务站现有人员80人,其中专业技术职称8人,其余均为非医学专业人员,与广大群众生殖保健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导致非意愿妊娠和计划外怀孕增加,刮宫引产多,出生人流比居高不下。4、流动人口难管理。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难以有效管理。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中,已婚育龄妇女占22.33%,这些务工人员多年不归,造成对计生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据统计,全县计划外超生近2/3均是流动人口在外超生。另一方面,流入人口计生管理几乎处于“真空”。据统计,全县流入人口中,其中已婚育龄妇女占24.46%。由于管理难,在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形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死角”。二、原因分析深刻剖析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不明。一是基层重视不够。个别乡镇对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认识不足,片面地重经济生产,忽视了人口再生产,从而在抓计生工作中,重形式的多,抓落实的少,重表面号召,忽视了剖析、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计生部门认识偏差。个别计生办对抓计划生育工作停留在超生罚款上,重处罚轻教育,重补救轻孕前服务,把工作重点仍放在“捉大肚皮”,工作远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作的滞后,以致个别村、社出现了“放生”现象。3、机制不活。一是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后,计生办人、财、物由乡镇管理,在领导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引进、计生工作及经费管理方面还未完全理顺,由“乡管”到“县乡双重管理”的角色转换不到位,以致个别乡镇计生工作难有起色。二是利益导向机制不健全。“三结合”量小,带动力弱,不能从根本上扶持独生子女户家庭找到一条可持续增收致富的途径,从而形成以“优生快富”带动计生发展的好氛围。三是综合治理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形成“部门配合,目标落实,责任到人,综合治理”的大机制,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上出现了脱节,形成了“真空”。四是逗硬查处机制不完善。对第2页共22页问题乡、村及突出违法现象逗硬查处、解剖分析不力,“一票否决”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