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谈诗主备人:姚建斌审核人:徐梅云教学目的:1.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内容。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和形成的评价清晰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欣赏和评论诗歌。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本课。二、学生自由朗读这篇评论,理解其主要内容。三、将你读《一个深夜的记忆》的感受与曾卓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四、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作者对这首诗很有偏爱?(1)可能是他的个人兴趣爱好。(2)也可能包含着这首诗被人忽略了的意味。(3)因为这首诗有宁静而深沉的意境。2、曾卓对此诗的评价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最后,他特别提出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3、作者说:“用了‘感觉到’这个词,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说“感觉到”有双重含义。问:这双重含义是什么?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来临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融合在一起了。五、曾卓对此诗的评价的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对你有何启发?读诗要有独特的感觉,就是指不但要能够进入诗的意境,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来产生联想,以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如果曾卓仅仅是复述一番诗的意境,他的评论就等于把诗改写成散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曾卓以其简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