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秒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2011-11-3001:55:56作者:燕帅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浏览次数:17网友评论0条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11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文化发展与传媒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深圳市委副秘书长胡谋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下面是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发言全文: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社会化是媒体领域谈得最多的,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社会化媒体对于整个传媒业的挑战和它带来的影响的话,有可能媒介融合在转型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把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观察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方面,社会化媒体怎样包围专业媒体。第一数据是从页面游览量来看,底下的部分是新浪微博,开始的时候红色部分比起蓝色部分是处于弱势的,但是一路上升。这样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于新兴化媒体更有兴趣。第二个数据,用户的页面游览量,微博刚开始占弱势,现在一路上升,一直占上风。我昨天看了一下,10月之后的数据,从某种意义来讲,微博现在在处于相对的疲软状态,一些数据可能会下降,但是这样的下降也不会改变这样的趋势。就是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会化媒体上,人们的需求越来越浓厚,传统门户网站受到挑战。在网络上传播过这样的图,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几乎除了门户网站都可以放到社会化媒体应用里面,包括熟悉的论坛,还有微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缺陷,忽略了电子商务的平台,比如说淘宝、京东。我之所以说电子商务网站也是社会化媒体,如果没有用户评论信息的共享,不可能在电子商务里面占据领先的地位。如果说无跟贴不新闻的话,那么在电子商务里面,便是无评论不交易。现在有很多网站进入电子商务里面,这些网站仅仅关注到我有一些东西卖,但是忽略了用户社区机制的培养。如果把电子商务网站也放到这个图里面来看,我们看到一类网站排除在外的,就是传统的门户,或者媒体所建立的网站,这意味着什么?在社会化媒体的时代,我们看到哪些门户网站正在逐渐的被社会化媒体所挤压,社会化媒体用户唱主角。用户来干什么?是生产内容,但是生产内容底层的心理需求是在这里进行社交,不是为生产内容而生产内容,而是扩大自己的圈子,获得更多人的关注。社会化媒体对专业媒体的冲击,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整个社会化媒体给普通人、草根的公民新闻赋予越来越大的权利,我这里列举的是一些案例。另外一方面,公民新闻,我们经常也会用一个词来批评它,质疑他,这都是碎片,今天上午谈到的是碎片传播化的问题。如果我们只能接受碎片,对个人认识社会不足,但是从整体的传播格局来看,每个公民个体提供的碎片恰恰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因为我们媒体,无论怎么样它的空间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播出的时段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有很多的不足。公民捕捉的东西,对新闻事件的感想作为补充和平衡。第三,由于公民新闻的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事件进入传承和多点直播的事件,7?23事件是典型的例子。使的新闻报道时效性增强了,新闻的丰富度增强了,更多的是公民的参与程度,因为每个人感同身受,我们或多或少帮助信息的传递,甚至有些人受到感召去献血。把每一个接触到信息的人拉入到新闻里面,这是新闻媒体做不到。第四,今天进入公民投票的信息时代,在微博上什么信息重要,什么信息不重要,取决于网民的鼠标一点,这与专业媒体人把关的角色机制不一样。第二个冲击,今天要关注微博,我想不仅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带来新的传播模式。我最近几年常用一个词,个人门户,个人门户是什么?我们上微博的时候,我发现任何人的微博首页都不一样,你关注的对象,他的圈子决定你获得信息的广度,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都是个性化的。有很多人的主页肯定不是门户网站,如果有门户网站的话,其实很可能是微博上推荐了一篇文章,通过链接去看,意味着门户网站中心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第三个方面,我一直认为新媒体时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