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倾覆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在世界商船队每年的全损船舶中,归因于气象这一表面原因的全损艘数和总吨约占33%,居各类全损海事之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主机停车、货物移动、严重横倾、船舶进水等,最终使船舶失去稳性而倾覆。船舶从严重横倾到倾覆,通常仅几分钟,对海上人命财产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必须从根本上采取系统有效的预防措施。1倾覆事故的主要原因1.1人为操作失误一些船舶忽视水密关闭装置的重要性,开航时常常不关水密门,或因天气好、航程短而不关,或船员在航行途中擅自打开,或大风浪来临前不注意检查和关闭,或因维护不良而无法关闭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突遭严重横倾或大风浪时来不及关闭而进水倾覆。1978年3月,巨型渡轮“自由企业先驱”号,因开航时未及时关闭出入车辆用的水密钢门,在离码头后急速右转时,大量海浪涌入船舱,使该轮在几分钟内迅速横倾翻沉。船舶上层建筑失火时常大量用水灭火,但人们常疏忽积水产生的倾侧力矩和自由液面的影响,使船舶稳性恶化而倾覆。CZ号客货轮就因此于1994年5月23日翻沉于上海港码头。船舶倾覆更多与货物装载有关。例如:散粮、矿粉等不按规定装载,因浪击和操纵产生的横倾力矩引起散货单向流动而倾覆;用杂货船装载生铁时,为减轻剧烈横摇,上层舱过量装载又不按规定平舱,导致在大风浪中货物移位,稳性恶化而迅速翻沉;船内硬包装货物之间空隙大,且未采取有效填塞、止移、绑扎等系固措施,遇剧烈横摇导致货物移动,严重横倾,进而翻沉;甲板货系固不良,在海浪猛烈袭击下失去控制撞破舱口围、水密门等,导致进水翻沉;装货时违反先下后上原则,过多先装甲板货,卸货时单边“挖井”,引起高处货物崩塌,卷钢等货大量单向滚动而翻船。积载失误丧失稳性的情况有:因货物港序倒置需先卸下层舱货而面临倾覆危险;因CM值不足遭严重甲板上浪而丧失稳性;因货主等少报货物重量,大副将实际超重的货物配置于上层等。1.2船体破损和机电故障船体老旧、碰撞、触礁、搁浅、货物纵向配重错误、造船缺陷、大风浪袭击等,都可能使船体破损进水,在外力、自由液面综合作用下单向逐步横倾,最终丧失稳性而倾覆。大风浪中,主机、供电、舵机失灵会使船舶失去航向控制能力而呈横风横浪状态,进而谐摆、货移、横倾、进水而翻沉。1.3忽视自然环境力量经预报和未经预报的强风大浪等灾害性天气,是倾覆船舶的主要力量。船公司、船长对天气力量的认识不足,或是过于迷信天气预报,不做充分的规避或对抗准备,常导致船舶翻沉。在寒冷海区,低于冰点的强风使上层建筑严重积聚冰块,使船舶重心上移而翻沉。1.4公司管理不善或故意行为船公司管理松懈、混乱,货运调度部门的盲目指挥,常使船舶面临倾覆危险。一些外国船东则不考虑船员的生命安全,以保险代替安全管理,不论船舶状况和天气状况如何,一概强令航行。2.倾覆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2.1系统地采取本质化的预防倾覆措施预防船舶倾覆,究其根本离不开安全科学的“人、机、环境、控制(管理)”四大要素,对每个要素采取本质化的安全措施,即对各要素采取尽可能从根本上远离倾覆危险的措施。控制其技术状态和运作,消除和限制事故隐患,就能使船舶倾覆危险和事故大为减少。为了预防倾覆事故,就必须从根本上控制公司岸、船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控制船体、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严格维护保养,保障其运转正常;正确估量航行环境中蕴含的自然力量和船舶的抵御能力,及时正常地预报天气和海况,及时规避灾害天气,避免不可抗力的袭击;加强公司岸上和船上的安全管理,完善机构、规章及其运作。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公司按照ISM规则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并予有效运作和取得证书,其船舶才可从事国际航行;通过港口国监控(PSC)对船舶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操作进行监控等。要从根本上预防倾覆,除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外,应从本质上控制人为因素。2.2提高船岸人员职业素质人员职业素质决定着人的职业行为质量,饮食职业道德素质、技术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制定和完善,更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人员的能动遵循,以实现安全目标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政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