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汇报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汇报XX县区教育局我市现有建制幼儿园39所,中小学104所,其中小学52所、初中38所、普通高中10所、职业学校4所,民办和改制教育机构18家;在校中小学生13万多人;共有教职工10334人,其中专任教师9300多人。现就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作如下汇报。(一)基本做法近年来,XX县区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XX省《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和XX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8年,我市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一是把新招聘的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最近两年我市80%以上的新招聘教师都安排到了农村1义务教育学校,缓解了农村学校对急缺学科师资的需求,优化了农村学校师资的年龄、学历和学科结构;二是落实XX县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严格控制XX县区学校从农村选调优秀教师,保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三是适度推进校长交流(特别是热点学校的校长),安排新任校长异地任职,积极探索校长和教师岗位交流的办法。近期,我市人事、教育等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区域内教师流通、调配的规则。2.在物质资源配置上。上级政策规定的各项补助和配套资金,教育现代化和校舍安全工程的投入经费,优先安排农村薄弱学校,大幅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每年校舍维修改造的补助资金基本上都安排到农村学校,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已投入的2900万元经费中,90%以上都安排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在招生政策落实上。一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招第1页共3页生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按户籍注册学籍并拨付公用经费;二是要求改制学校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招生,禁绝了通过考试选拔招生的做法,有效降解了“择校热”;三是按照上级规定的比例(前两年是50%,今年扩大到60%),把四星级高中的部分统招生计划分配到各所初中。4.在帮扶助学措施上。一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收住宿费等惠民助学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助尽助;二是有效推进优质资源学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作,逐年扩大帮扶范围,建立健全捆绑考核办法;三是调整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体制,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四是在全系统启动万人帮困助学“阳光行动”,发动近万名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帮一”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双困”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爱心帮扶,帮困助学由学校群体向学生群体延伸。5.在优质资源放大上。将部分薄弱学校与优质资源学校合并,放大优质资源效应;今后在布局调整和城市建设中需要新建的学校,由优质资源学校领衔创建,高起点建设新校。6.在绩效工资实施上。不仅统一XX县区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班主任津贴的发放标准(均为每人每月200元),而且增加农村学校教师津贴每人每月100元,每月随工资发放。7.在改制学校清理规范上。省相关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组织调研,摸清情况;在省专题会议召开之前,研究了实施方案,09年12月21日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认,并向省厅作了专门的书面请示。我市现有的6所改制学校,年内回归公办4所,还有2所积极创造条件待后逐步回归公办。(二)问题和建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可以说办学条件已经基本实现了均衡的目标,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年积累的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了人才流向的城乡失衡。如果在短期内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行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可能会造成队伍思想上的不稳定。为此,我们的建议是:第2页共3页(1)新招录教师继续向农村学校倾斜;(2)严控从农村学校选调教师进城;(3)有步骤地推进教师岗位交流,可先分别在XX县区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推进,条件成熟时再向城乡之间延伸。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