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头颅移植什么时候开场?篇一:中国人将接受全球首例换头手术暂定2017年底中国人将接受全球首例换头手术暂定2017年底???A+A-分享2016-05-1516:39:02来源:环球网查看原文中国人将接受全球首例换头手术暂定2017年底中国日报网5月15日电据《印度时报》5月14日报道,“换头手术”主导人、意大利医生塞尔吉奥卡纳韦罗表示,全球第一个接受“换头手术”的患者将是一名中国人。这首例手术将由中国医疗团队操刀,估计在2017年底在中国境内进展。卡纳韦罗表示,全球第一个接受换头手术的患者将是中国人,而不是此前备受关注的俄罗斯男子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他说:“我们估计在2017年圣诞节前后的某一个日子里,在中国做移植。中国团队已经用尸体进展了尝试,熟悉相关技术。”卡纳韦罗说:“第一支团队的成员是中国人,手术将在中国进展。”他打算于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携其医疗团队公开亮相。他招募的医生分别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卡纳韦罗还说,操作换头手术的技术已经有了,所需要的确实是道德批准和资金支持。1954年,前苏联曾有医生尝试给狗换头,但是没有成功。1970年,美国医生罗伯特怀特曾给一个猴子换头。不过,换头之后,猴子颈部以下瘫痪,同时特别快死去。卡纳韦罗说:“多年往常,我也想做大脑移植。但是我认识到,把那么多血管构造连接起来会特别困难。但是,从外科手术角度来说,头部移植就容易得多。”卡纳韦罗认为,换头手术能够让人摆脱不够健全的身体,改善生活质量。手术需要选取一个脑死亡者的尸体,以及接受手术的患者的头部,将两者连接起来。手术需要限定在12摄氏度的环境中进展,以防细胞由于缺氧而死。卡纳韦罗说:“这就争取了足够时间,能够把两个颈部四周的组织剪断,再用纤细的导管把主要的血管连接起来。”卡纳韦罗还表示,为了减小手术创伤,他将采纳锐利的纳米刀切割脊髓,再用聚乙二醇进展连接。他说:“这种化学物质能促进细胞交融,刺激脊髓神经的生长,让头部和新的身体联络起来。干细胞在这里扮演者关键角色。”肌肉、血管连上,手术完成之后,接受换头手术的患者需要昏迷几个星期,留出时间,让颈部连接处生长、加固。患者一旦醒过来,“立即就能挪动,面部有知觉,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不会变”。卡纳韦罗补充说,再严密治疗一年之后,患者就能走路了。换头手术在业界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以当前的技术来看,患者即便术后能存活下来,也面临着瘫痪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表示,换头手术具备一定的理论根据。篇二:“换头”需逾越四大障碍“换头”需逾越四大障碍4月16日科技日报刊发的《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志愿者现身》的报道中,提到意大利外科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洛最早将于明年为一名30岁俄罗斯男子志愿者施行“换头术”。16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从事“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研究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教授任晓平。任晓平告诉记者,他和卡纳维洛已经分别收到今年6月将在美国举行的第39届神经学和骨科年会的正式邀请,将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围绕为“异体头身重建临床前动物模型及实验研究”做大会分享。“卡纳维洛将手术命名为‘HEAVEN’,我给他翻译为‘天堂手术’。”“头移植”称谓不科学“我认为连续心脏移植等名称,将这个手术称之为‘头移植’不科学。”在2013年就较早地在哈医大二院进展了初次小鼠脑部移植手术实验的任晓平观点鲜明,“我给这类手术命名为‘异体头身重建’。”假如叫“人头移植”,受者和供者无法界定。一个奉献了躯体一个奉献了头脑,“新人”的自我认识认知属于头脑的奉献者,头脑的奉献者是受者,躯体是提供生命支持的供者,如此“头移植”的界定大概不能得到普遍认可。任晓平在发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CNSNeuroscienceamp;Therapeutics》)的文章《异体头身重建的概念、挑战和机遇》中提出“异体头身重建”这一概念。“异体”与“头身”容易理解,“重建”借鉴于临床医学的称谓,意在重建一个“新人”。“在中国甚至世界上,从事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医学家寥寥无几,由于头移植是本世纪刚刚开展的新领域,也是一个医学领域公认为终极难度挑战的难题。”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