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全国而言,县域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发展县域经济,对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问题发展方向是带根本性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导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加大城乡统筹力。县域经济以农村经济为主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切实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力度。打破城乡壁垒,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共享的劳动资源信息平台,城市户籍应向有劳动技能、稳定职业和收入来源的农民开放,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既要提高以县城为中心的城市化水平,也要科学规划建设好功能互补的小城镇,同时,大力开展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二是增强发展可持续力。县域经济不仅是XX县区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必须树立保护优先、统筹规划观念,着眼于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是提高风险抵抗力。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取决于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金融风险加速蔓延的情况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眼于化危险为机遇,沉着应对、主动作为,积极扩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投资规模,努力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切实化解因出口减少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二、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问题县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着发展路径的多样化。路径选择正第1页共3页确往往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在选择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共通性问题:一是以特色经济为产业支撑点。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即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某一产业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XX县区域主导产业,最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把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分析市场,深挖需求,既提高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又提高内部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在有效利用资源中提升资源的经济价值,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要立足现有条件,扬长避短,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模式。二是以园区经济为重要切入点。产业园区联结城市农村,带动三次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不懈抓好园区经济,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工业经济园区,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力度、支持力度和引资力度,解决影响和制约园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园区发展步伐,以园区经济发展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三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着力点。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对民营经济要在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体制障碍,主动在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市场营销、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加快培育一支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以民生经济为根本出发点。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民生经济、老百姓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与促进就业相结合,与增加老百姓收入相挂钩,与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相关联,鼓励、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三、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往往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因而,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必须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坚持改革开放。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经济,而是外向经第2页共3页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发展。要敢于突破单纯围绕本县需求谋发展的局限,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分工协作;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