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划,也可以是综合指标B.任何一个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C.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但仍具有差异性2.从空间区域分布形式看,通常情况下,下列区域要素空间分布表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②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面状③农业表现为岛状④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有关区域产业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C.区域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二、三、一”的格局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5.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A.人文发展指数(HDI)B.人均国民收入B.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传统农业阶段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B.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C.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平衡7.下列关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是()A.加工工业向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全面升级B.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D.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8.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9.下列省区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晋、秦、陇B.辽、闽、粤C.豫、湘、渝D.桂、湘、鄂10.下列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却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省区是()A.黑龙江B.四川C.湖南D.广西11.关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发展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的发展方向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B.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是全方位的,总体而言东部地带经济、科技发达,而中西部相对落后贫穷C.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能源、原材料不足,淡水资源短缺D.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2~14题。1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生态环境脆弱D.自然资源不足1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D.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1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15-17题。1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16.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