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康节测字故事篇一:特别久以来就想讲一些关于算命的传奇经历特别久以来就想讲一些关于算命的传奇经历。有一些是我本人的经历,有一些是听别人讲的。由于本版开贴不能随意算命,因此这个帖子不想给谁算八字之类,有算的能够到天涯部落“周易算命”发帖或跟帖。在这里我只讲故事,同时尽我所能的把故事里为什么那么断,算的准的缘故和道理尽量讲出来。所以都是我的看法,可能不是特别正确,但目的是说明算命的原理是极有逻辑和条理的,并不是胡说八道。算命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有特别多奇妙的传说,其理论源自于《周易》,其方法却跟周易没多大关系。高级的算命人,坐庙堂之上,或大学讲坛,锦衣玉食,侃侃而论,且美其名曰:周易专家、大师。低级的算命人赶集串巷、摆摊于路口,或于家中坐等顾客上门,或租门店曰起名择日馆之类。高级的有高级的理论,低级的也不乏有高级的东西,因此,专家和摆摊的,也不过命运好坏造成,水平不会差距大到哪里的。特别多民间的易术高手水平绝比照那些教授专家强特别多。我这看法会有不少人不认同,但那只说明你没认识到其中的真相罢了。闲话少叙,下面进入正题。我读小学的时候,正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农村老家的家族观念还特别浓郁,谁家来了客人会叫家族中的长者来陪客人。我记得谁家有婚丧嫁娶都会叫我的一个远房表叔来,他是个算命的。那时不到40岁,个不高,黑脸,特别善谈。来时总提着个黑皮包。酒酣耳热之际,大家就说:他叔,该你发挥发挥了。他常常是哈哈笑几笑,干了杯中的酒,然后从黑包里掏出几本老旧书,摆起算盘。然后噼里啪啦打一通,说:“今年某月某日是好日子,用这天没咨询题”。接着给提出各种咨询题的人推算,桌子四周挤满了人看着听着。我有时也凑喧闹,挤进去咨询:叔,我以后如何样啊?他总是笑眯眯的说:小孩不用算,好好学习就行,哈哈。我就叨咕几句:封建迷信骗人的......小小孩对算命这类事尽管充满好奇,但教师说了,那是封建迷信,在那个年龄,教师说的确实是真理,因此我特别多年都没有信过命运,也不认为算命是有用的。表叔在我眼里,确实是个骗子,每次来我们这儿,都是骗吃骗喝而已吧。转眼到了初中毕业,那时农村里,能考上学就感受特别好了,初中毕业最好是能考上中专,好抓紧毕业挣钱,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我父亲也对我的学业特别注重,恰好表叔的一个侄子结婚,父亲去赴喜宴,吃饭后找表叔罢了一下我当年考学如何样。回家后说:你叔说了,你今年考不上,你预备着复习一年吧。实际那年我对本人的学业特别有决心,听这话根本没往内心去,家里人也都不太相信,由于都明白我从小学业特别好,成绩一向不错,如何会考不上。结果当年的时候,我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考试也耽搁了。后来还就真复习了一年,到第二年才考上。从那年起,我对算命开场半信半疑了,感受这东西可能真有些道理。某年暑假,我在家闲的没事,就托关系到附近一个棉站看门,挣点学费吧。这个棉站面积挺大,当地农村种棉花都到这里卖,棉站所在的地点叫邵庙。当时看门的共有五六个人,由于有个人家里有事不能来,我就临时顶了他的缺儿,和一个60多岁的老头合看一个偏门。这活虽不累,但需要吃住都在那儿。好在老头有锅有碗,也不让我带什么东西就能够吃饭了。老头姓王,不是本地人,爱喝酒。他本人说原先当过兵,还在四川呆过,经历挺复杂。晚上没事,就在大门旁边的梧桐树下摆个小桌,一边吃饭一边喝一点酒。他还有个朋友,姓孙,年纪也有六十多岁,晚上常来陪他干几盅。孙老头是本地人,邵庙村的。我那时常常拿一本小说月报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陪他们闲谈。有次老王咨询起这个邵庙村如何没姓邵的啊?孙老头就谈起邵庙村的来历。原来跟宋朝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关。孙老头说:宋朝有个叫邵康节的算命先生,年轻时游历四方,在我们村通过,说村里有龙气,以后会有有皇帝命的人出现,这人出世后会天下大乱的,要防止必须在村东头建一座庙压制龙气才能防止将来的兵灾。然后当地乡绅就集资修了庙,由于是邵康节让修的,因此这座庙被人称为邵庙。供奉佛祖的庙被人用来改善风水,后来根本上成了纪念一个算命的人的东西了,依然算命先生提议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