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着泪光的决定》读书笔记1000字篇一:大学生读书笔记1000字(共6篇)篇一: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读理想国1.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青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8.不管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22.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拍的美,都表现好性情。33.一个人的价值,是要看他有权利时候的所作所为34.爱是美妙带来的欢欣,智慧制造的奇迹,神仙给予的惊奇。40.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二)读后感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如此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现在,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照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微妙,也无法深化的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由于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理想国》中阐述的欢乐与痛苦的观点是我比拟喜爱和赞同的。文章里说:“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对痛苦来说的欢乐,或者相对欢乐来说的痛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欢乐或者痛苦而只是它们的中间状态,只是我们经历真正的痛苦或者欢乐过后,误把中间状态当成了痛苦或欢乐的反面,这事实上只是一种假象。事实上,我们能够把痛苦的停顿看成欢乐,欢乐的停顿看成痛苦。理念世界,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高端存在。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没有什么重要程度能够与“理念”相提并论的。在苏格拉底看来,我们的世界不是我们认为的世界,一切物质都是不确实,由于它们只是个影子,是某个高于世界的投影。世界只是上天理念的投影。一切事物如是,它的理念在天上,影子在大地上。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他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方式”事实上确实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遭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篇二:大学生读书笔记(精读加泛读)《茶花女》的小说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话剧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剧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09年以来已经二十屡次被搬上银幕,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上个世纪初,甚至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也公演过,二十四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获得了律师资历之后,并没有立即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本人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仆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顺而多情”的情妇,同时与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风月场中追求女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一种是用情。阿尔芒在当时尽管也算有几个钱的“小资”,但正如书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样“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费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每年需要花费十多万法郎。因而阿尔芒只能用“情”来追求玛格丽特。果然在他付出了两三年的时间后得尝所愿,不但让玛格丽特成了他的情妇,还让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本人不愿意出卖的爱情,或许正是由于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阿尔芒却一直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因而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侮辱和责备她的绝交信。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尔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的分量要比对玛格丽特的爱情的分量重得多。也确实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一般女人的爱情。正如书中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的那样:“你,你不愿意让我明白你的景况,你要我保存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你,总之,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的爱情,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能够一起生活得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