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的读后感10篇《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是一本由莊魯迅著作,大是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00,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读后感(一):如果有机会看的同学还是可以当做简史好好读读相对于一些比较激进的份子写的近代史文章,此书还是比较中肯的,当然对于一些大陆地区敏感话题和没有讲到的部分,这里还是大概有提到的,而且作者也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本书在题目是台湾不教的近代史,所以里面后半段的内容其实大陆建国后的一些简史,也包含了它个人的一些经历,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好好看看,纠正一下自己被“宣传”过的史观,从其他方面了解一下正确的近代史。《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读后感(二):近代史补习看完这本书,终于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整体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教育太差,就是背历史事件和年限。历史是孤立的点。而这本书,历史,是串联的线。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也不过是几个牛逼的人手中的大玩具而已。能够驾驭一个国家的人,是有多牛逼?!一个世纪,也出不了几个。也许,不是那一人,世界都不一样。看了历史,我更加觉得,我们只是浮萍之余盛世或乱世。做好自己,就已足够。《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读后感(三):右派文献我喜欢本书中的观点都是欧美派中国史专家的主流,尤其是对一些我党国不愿提或不许提的重要事件。如果你已经很熟悉那些让一般中国人受不了的观点和看法了,买这书就当是简明参考很不错,因为章节很短,简明达意,将整个近代史正续描写了一遍,快速翻看就当温故知新了。如果你不熟悉那些观点或者你是接受正规党国教育上了十几年政治课的人那你更需要读读这本书了,这和谁的观点对谁的观点错无关,换换思维和看法总没坏处。当然,前提是你得控制好情绪。文中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中国历次为了实现民主的革命都失败了,比如辛亥,27年的北伐,49年的内战,为什么推翻的是专制集权而建立的还是?!究竟怎么样中国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书中给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读后感(四):其实内容并不深刻诚品书店畅销排名居前买来看的,虽然中文书名很台湾,但就内容和日文书名,作者本身还是较严肃地在写这本书。只是从内容而言全书结构还是有些问题,节奏忽缓忽急,清末的事大致涵盖全,有些和教科书相悖的观点,比如二次换约,某天国,某团其实好些年前国内公开发行的书籍已经详细论述。抗战前的民国史简略带过,和教科书没啥两样,包括一些争议,比如宋教仁遇刺究竟是不是袁大头直接下令,孙国父在广东的言行作为,西安事变前后等都是承袭过去的史观,抗战史最令人费解,南京大屠杀后就结束了,草草几页,是因为东瀛读者已经足够了解了吗?内战也是流水账带过,并没什么独到的见解。四九后的事占了近一半,其实作者单独写这部分就行了,画风也是突变,热衷起当事人的内心对话来了,既然不是通俗小说,这种写法真的很掉价。内容的话,一些读者可能觉得很劲爆,实则不少在国内已是半公开,或者相关信息不难获取,夹边沟记事这类公开出版物对某些运动的描写阅读冲击更大。所以读毕还是有些失望,毕竟不是专业历史学者,或许还是如夸张的台版书名所揭示,随意翻翻还是可以的。《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读后感(五):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文史不分家常听人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我这个高三选政治方向,大学读文学的孩子,一直对历史不是很感冒。唯一的一次考试不及格,也是历史,在初中的某个小测试上。那时候很骄傲,这个不及格让我有点讨厌历史。印象中,历史就是时间,地点,事件,像没有了生命的枯草,哦,不,枯草要比它有趣多了。不是不喜欢我不是真的不喜欢历史,不是真的没有兴趣,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历史资料而已。前几天,同事给了我一本从台湾买回来的《台湾不教的中国近代史》。三百页,我一气呵成看完了,上下班坐地铁的缝隙都不放过。这本书在内地应该买不到。作者是在上海出生成长,三十多岁到日本读大学,现在仍然在日本工作定居的莊鲁迅。在他的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