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上如何稳定员工队伍一、问题分析员工是生产的主体,其中有采掘一线的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安全管理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性质人员,他们都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人才。目前我们企业是以煤矿生产为主的,员工的队伍结构非常复杂,从事的工种种类也较多。员工的文化层次、思想素质、劳动技能等都是参差不齐的,员工家庭收入也因所从事的工种不同所不同。在煤矿生产一线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合同制的工人和农民籍轮换工,他们来矿下井主要目的比较明确(一是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保证家庭经济收入稳定,这是合同制工人的普遍想法;二是农民籍轮换工,他们能在家就近工作,有一份保障在农家庭的生活工作,尽管来矿工作三五年,也能使自己有较稳定的收入。)所以目前员工队伍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随着企业的改制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变化以及企业生产的相关政策的更新和充实,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1、严峻的安全生产任务,使员工思想波动较大,员工深感心理压力过大。我们公司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因市场经济的季节性,市场对煤炭需求也因季节性而出现供销不平衡,所需的产品质量又是好中要好,而矿井生产的产品又是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只能利用减人增效,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调整产品结构,调配人力资源,降耗节支,强化人力成本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这无疑增大了生产的管理力度。高强度的安全生产就会带来高强度的安全管理,严峻的安全生产任务和管理就落在员工的身上,特别是减人提效方面,原来的生产班组因人员多工作少而感到轻松,而现在的生产班组人员减少了,但生产任务没减少,反而还要增加产品质量的全方位提高,安全监管的全方位跟踪,这给员工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工作压力,所以,员工对新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或多或少都有抵触情绪,思想波动随之产生,故而影响安全生产的健康开展,更影响公司的经营效果,安全管理的压力更大。2、因公司的经济效益随市场的变化,员工收入浮动,使员工队伍不稳定。随着市场的变化,煤炭生产经营因季节性的变化而出现淡季,企业的经营效益随之下降,所以就要采取降耗节支等手段来维持公司经营。调整人工成本就成为调整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员工收入就随着调整而减少。这样一来就影响到员工的家庭收入,生产任务重,安全风险高,产品质量考核严等,再加上减少员工收入,员工的思想问题就突显出来了,很多的不良唠叨怪话就会在工作的各个方面不顺畅中产生。什么出工不出力,故意请假病休,国事家事事事都拿来做借口,特别是农民籍轮换工,借故请假回农村春耕生产等等。严重的影响了员工五队的稳定,没有较好的保证出勤率,更加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3、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系统不完善,员工没有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员工意见大。在煤炭生产的公司中,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生产一线员工队伍的人员结构较为多元化,有固定工、合同工、农民籍轮换工等多重人员组成。由于身份的不同,所享受的权益也不同,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但都是同一份工作,没有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完全实现同工同酬同对待,如农民籍轮换工是去做最苦最累的铲煤工,但他们的医疗待遇、养老保险待遇、住房分配待遇就没有固定工他们那样优好。所以这些员工就产生了一种思想:我们做得再好也不如他们,生产再多的产品也不如他们收入高。由于收入待遇的差异,使这些员工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完到期就走人回农村,何必去冒这个风险。所以工作就避重就轻,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好像是没有出路的希望。员工思想的不稳定使员工队伍更加不稳定,因而就出现有人经常请长假,经常不出全勤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矿区矿井的安全生产。4、公司改制,各项规章制度的更新充实,员工适应较慢,员工队伍人员更新较慢较大的影响员工队伍的建设与更新。煤炭生产公司要转换经营模式,需要修订更多的规章制度,需要完善更多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更加高,特别是生产安全的技能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也要提高主要是公司要走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子,对一线员工的技能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