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市场监管新路子探讨(把“五关”控源头)引言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安全监管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点,更是安全监管的难点。由于危化品具有品种多样、管理复杂、使用广泛等特点,预防和控制危化品的危害,防止危化品事故的发生,就成为危化品安全监管必须解决的问题。镇江有化工生产企业417家,危化品经营单位1298家(其中加油站318家),总体状况是:从业单位规模小,乡镇、私营企业比重大,占80%以上,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受经济利益趋动,重生产、轻安全的“一边倒”现象普遍存在,从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安全生产知法守法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作业场所、生产设备安全可靠性差。此外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从机构建设、监督方法、管理手段上都有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面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镇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围绕全局,立足基础,狠抓预防,把好“五关”,“在服务中把关,在把关中服务”。从2001年8月市组建安监局近3年来,全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化工生产企业死亡事故稳中持续下降,危险化学品经营未发生任何事故。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推动全市支柱产业——化工工业的稳步发展。市安监局因此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20xx年全国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第一关:“前置关”即全面推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评价和“三同时”管理。一些业主单位常常忽视了投资前期的安全预防,工程结束后,发现因设计缺陷、安全设施先天不足,留下危及生产、生命安全的隐患和问题,再行变更设计、调整施工,不仅影响工期,而且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有些隐患和问题的解决受到选址、布局、资金等限制,难以整改甚至于无法整改。建立危化品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预防安全监管新机制,运用科学、适用的评价方法客观、准确地分析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性,在设计施工中从总体布局、工艺过程、设备选型多方面综合考虑,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事故预防安全设施,采取有效、合理的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是保障建设工程安全运营的重要方法,也即安全评价和“三同时”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一关键,全面推行危化品安全评价。在危险化学品工程建设初步设计前,主动介入,把好安全生产设施和措施关。督促企业进行安全预评价,依据评价要求,落实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控制危险,提高本质安全程度,改变危险化学品工程“先建设、后整改”的被动局面,避免投产后因为安全要求引起返工或调整,提高项止投资的安全效果和效益。至目前为止,全市已有450多个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项目经过严格的评价、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把投入建设和生产。为逐步实现危化品生产、储存的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批准办法,并以市政府名义发布《镇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审批制度》,从申报条件、申请材料、审查程序、审批办法、承办时限做出具体规定,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消除因选址不当、间距不符合要求留下的布局上的隐患,为集中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打下基础。第二关:“整治关”事故隐患是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在隐患整改问题上,坚持隐患既已发现,就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彻底解决。“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敢于动真碰硬,运用行政手段,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一批重大隐患。按照《重大隐患管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重大隐患的排查、评估和整改工作。通过评估,建立市、辖市区、企业三级隐患档案,实行分级管理,落实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及时予以消除。对存在隐患的单位和区域,挂图作战,逐条落实整改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深入隐患现场,协调关系,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指导督促一批危险化学品重大隐患整改到位。镇江市江南化工厂大量使用甲醇等易燃易爆化学品,因其与城市垃圾场毗邻,垃圾场内焚烧垃圾及人员流动火种对其化工生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地界纠葛,整改方案多年得不到有效实施。考虑到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隐患,没有采取简单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