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全是民航的第一生产力”绪论“安全第一”的方针是我国民航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民航的“安全”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是民航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民航总局原局长陈光毅同志曾说过:“安全问题怎么讲,怎么谈都不过分。”虽然几十年来民航一直没有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但至今为止民航理论界没有对“安全”在民航生产经营中的属性和实质,从哲学的高度上作出最基本的判断。把安全形象的说成“第一”、“重中之重”、“生命线”,在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民航的理论工作者不能也不应该回避民航生产经营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究竟是什么的提问。我们认为,安全是民航的第一生产力,是检验民航一切工作的客观标准和根本尺度。这个判断是民航安全理论,民航生产力理论中最重要的基石。对民航生产实践中一切事物、现象的认识都将以此为基础。被一个行业,被一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喊了几十年,重视了几十年,并被奉为“第一”的安全不是生产力而且不是第一生产力又能是什么?有人说“安全”仅仅是民航的工作目标,是各种生产力要素结合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我们认为在民航工作中安全即是目标,又是手段,是实现企业最终目标的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即使是那些重视社会效益、重视环境保护、抱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企业,其最终目的也只能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在民航企业,安全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生产力手段。本论“安全”能不能成为民航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呢?我们认为主要看,第一,民航安全在本质上具不具有生产力的特征;第二,民航安全与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第三、民航安全与生产力三要素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第四,民航安全如果是生产力,那么安全是不是具有最全面、最深刻的影响力即第一生产力;第五,民航安全能否有助于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如果我们对以上五个问题,都能做出肯定性的论证,那么“安全是民航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就能成立。一、“安全”是什么?“安全”的本质是什么?安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不具有危害、威胁,或危害、威胁性很小。不安全则相反。安全之所以能成为民航第一生产力,完全是由安全本身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安全在民航矛盾体系中的地位等特点所决定的。安全的客观性。安全的客观性是指安全或不安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安全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安全工作具有客观规律性,人马不能主观臆想制造或消除安全,但我们可以认识、了解、利用安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来保证安全。民航生产工作中任何安全或不安全因素的出现,都是客观的并有其必然性,是人们按照或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安全的普遍性。“安全”于人类生存是一个具有最大普遍性、概括性含义的概念范畴。从逻辑上说“安全”是一个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综合指标系统。安全的普遍性于民航也不例外。民航安全普遍性的观点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民航生产活动中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体现安全于其中的要求,二是民航生产活动中任何事物、现象、过程的组成部分、要素、环节、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整个安全指标系统。安全在民航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在民航工作的众多矛盾中,安全是主要矛盾。在整个民航矛盾体系中,它起着支配和决定的作用。正是安全的支配和决定作用,要求民航工作必须抓住它,否则找不到重点、把握不住中心,众多矛盾也就无法顺利和有效的解决。安全与科学技术和管理一样都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是生产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具体说是一种平衡能力、保持能力、消除不利因素的能力,归根到底是一种生产能力。特别是在民航工作中,这种能力处在一个非常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安全当然是一种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完成必须把安全贯穿于民航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当中。这时安全被当做是一种活动,一种实践的努力和一种实践的过程。把安全视为不进取、胆小、保守、死板是错误的。因为不进取、胆小、保守、死板不见得就能得到安全,进取、胆大、开拓、灵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