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分析报告5篇1、在投入运行后,将表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直观、有效地了解规划空间信息特征,明确规划专题、规划执法、规划管理问题,并及时作出科学决策,提高了辅助决策水平。2)本项目的建设有效地实现了空间数据的集成,业务人员可以迅速取得相关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提高科研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本项目实现了在平板电脑和手机端对空间数据数据的管理、应用和分析,降低了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减轻了业务工作量,促进了规划空间数据的共享。4)本系统将移动gis应用与“天地图”成果实现无缝集成,方便了对各类数据系统的应用,使得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脱离时间和空间约束的业务处理和信息浏览。5)该系统建设,是南京规划局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尝试,为移动应用,“天地图”的扩展应用积累了经验也为其他单位的类此应用提供的参考依据。2、1效益分析1.1应用效益1.1.1地理信息应用效益项目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由以往用户要用地理信息,需到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购置地图或拷贝数据,回去后再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专业部门自身业务系统建设的需要,到现在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所需的地理信息,无须再加工处理;由以往用户如用到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需要跑多个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到现在通过一站式的地理信息服务就可第1页共4页以使用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由过去用户配置软硬件环境、开发系统,到不用考虑存储空间、运行和开发环境,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服务接口或公共模版,就能搭建一般的系统;从专业系统建设后,用户要长期考虑数据更新,到直接使用平台更新的数据。服务方式的转变,地理信息使用门槛的降低、成本的降低、应用的便捷、效率的提高,极大地推进了地理信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推动了政府部门信息化进程,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1.1.2部门应用效益1、加快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成和应用,使原来一些需要利用地理信息开展业务系统建设、但由于资金或技术原因暂无能力开展建设的部门,得以开展应用(例如三思三创办);同时也促进了一些部门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例如智慧城管正在开展二期建设)。平台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2、增强政府执政能力地理信息是当前经济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在公共管理、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国防建设等方面已经在发挥作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权威的、丰富的、精细化的地理信息,随着应用的深入,集成的部门信息会越来越丰富,基于平台开发利用,能够使政府部门对市情了解的更全面,分析的更透彻、把握的更准确、管理的更到位。在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能力。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当前地理信息应用中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决策科学化、信息网络化;还可以统一标准规范,为各专业部门信息集成共享提供了基础,消除各自建设、标准不统一形成的“信息孤岛”,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实现资源共享。1.1.3区县推广效益第2页共4页项目建设的成果按照统筹组织规划将无偿提供给各个区县,最大限度降低区县开展数字城市框架项目的建设成本,减少了重复投资,单就软件平台建设费用10各区县累计减少重复投资近20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成果利用可以最大可能的形成市、县(市、区)两级信息资源深度共享,加快市、县(市、区)两级联动协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在技术、标准、人才队方面形成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区域的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能力提升和推进进度。1.2经济效益1.2.1直接经济效益1、促进共享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由于基础地理信息应用非常广泛,是多种信息集成、空间化的载体,许多部门信息化都离不开它。项目的建成,为各部门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平台,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促进了地理信息共享利用。以三思三创断头路系统建设为例,如果自己建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按照我市共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