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不避害发展是空谈——访建设部高级工程师、国家安全专家邓谦邓谦是建设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36年,从普通的建筑工人一路走来,成为一名国家级安全专家。他是一个有心人,怀着对自己所干的行当的理解,几十年来,一直脚踏实地,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精什么;无论在企业的施工现场,还是坐机关,他都兢兢业业。他深谙行业特点,又有专业修练,还有经验积累,正是因为有这些辅垫,才成就了他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突出绩业,使他成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的成员。无科班之背景,有科班之实能邓谦参加工作就在建筑企业,一直在工地一线干,后来上了3年建筑中专,再后来又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上夜大学,学的专业是建筑机械。可是,这位并没有安全专业学历的建筑工人,在他的职业生涯里,给社会贡献的,却主要是安全业绩。例如,他曾参与组织起草建设部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参与组织起草建设部第13号令《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参与组织编制和修订《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龙门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爆破安全规程》等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参与全国建筑安全培训教育大纲、有关教材的制定及编制工作。1998年,他主要负责起草由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167号)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邓谦是该公约在中国试行的主要组织者和积极的推动者之一。最值得一提的是,邓谦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的组织起草和相关具体工作。如果不是邓谦自己所言,记者还以为他是安全专业科班出身。邓谦的言谈举止正如他的名字,很谦和,也很从容。他的工作领域和个人经历决定了他所取得的成绩,很多都涉及机制和制度层面,这些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来说,都是奠基性的。然而,邓谦则说:“我只是幸运而已,因为我有机会为建筑行业服务,特别是为建筑工人做点好事。我所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工作,能做这些工作,一是领导和组织的信任;二是历史的机遇。作好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关系着几千万建筑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我个人只不过是完成了领导和组织上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因为是工作任务,理应把它做好,所以不值一提。”就事论事片面,约束机制关键邓谦不主张把安全工作简单化、孤立化。他认为,任何安全问题的背后,都与复杂的社会背景有关;要做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单纯地就事论事是不行的,就事论事只能触及皮毛,难以解决问题。他说,要作好安全工作,必须标本兼治。为什么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垮塌事故?甚至一些验收合格的大楼也会垮塌,为什么?邓谦在电脑里调出一幅建筑工程垮塌的事故现场照片,继续说道,像这样的工程垮塌事故每年都有发生,若有人员伤亡,一般就把它作为施工安全问题来处理,而质量问题就位列其次;没有人员伤亡的,仅仅作为工程质量问题来处理。这些作法都有失于片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垮了的,没有垮的呢,都可靠吗?这才是最可怕的,使用中一旦出事,将是灾难性的。他指着事故照片说,像这种墙体水泥沙浆标号不够,厂房结构设计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建筑物,脚手架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不垮才怪。这些不仅仅是单纯的偷工减料、野蛮施工的问题,它涉及到执行有关标准是否认真,质量把关是否严格,施工队伍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否到位。它不仅是诚信与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建筑市场各主体方的内部自律和外部约束不够等问题。例如,开发商也好,施工企业也好,按理说它不能有“赌博”心理,应该为自己的长远发展着想,并注意它的无形资产的增值,工程造价低、质量好、信誉好,各方都受益;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建筑市场各方存在“赌博”心理,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我这笔安全措施费用不投或少投进去,“运气”好躲过了检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