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XX年工作自评报告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人事处聘期及年度目标任务书明确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2015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业务目标(一)年度业务目标1.启动实施目标管理工作,签订二级单位任期及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目标考核,实施目标绩效分配机制。为推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增强院(部)管理自主权,启动实施目标管理。签订15个教学院(部)、19个部门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二级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滁州学院目标管理实施暂行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43号),建立与质量、效率、责任、分配相一致的院(部)、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制定《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实施暂行方案(试行)》(校政人〔2015〕44号),将目标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挂钩,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教职工年度考核挂钩,构建“多劳多德、优绩优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制定院(部)和部门目标考核工作方案,做好34个二级单位首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以及目标考核绩效津贴分配等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调整、发放以及合同制聘用人员增资方案的落实等工作。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并实施《滁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校政〔2015〕23号),完成所有在职人员绩效工资的核算及补发准备工作;5月份起纳入工资表按月发放,预发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完成后再行统一结算);依据学校财力补发部分绩效工资。实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方案。在充分调研省内同类院校离退休第1页共7页-1启动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制订并实施《滁州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36号),17名青年教师考取并攻读博士学位,促进了一批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为学校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支撑。4.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全校现有“双证”教师239人,占专任教师的31%;“双能型”教师346人,占专任教师的45%;建成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落实2015年度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调研编制了2015年度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全年落实284人次,其中攻读博士17人,国内访学6人,短期培训60人,挂职锻炼108人,海外研修28人。调整教师教育培训计划编制年度,下达了2016年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支持取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教师65人,全校“双证”教师累计达239人,比例达到31%;35岁以下有企业1年以上实践经历教师190多人,比例达到25%。做好“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和考核工作。修订完善《滁州学院“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校政人〔2015〕35号),组织开展第三批、第四批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以及第一批双能型教师期满考核等工作。全校累计认定双能型教师346人,比例达到45%。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考核工作。积极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期满考核等工作,全年共选派108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分别对2014年、2015年挂职锻炼期满的名教师进行了统一考核,其中考核优秀人。建成首批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制定《滁州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校政人〔2015〕34号),依托企业等社会单位建设首批教师社会实践基地17个(校级3个、院级14个),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第2页共7页5.规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推动高层次人才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滁州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企业高端人才暂行办法》-3工作站(皖人社秘〔2015〕363号),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正在准备出台《滁州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4)认真细致,扎实做好师资队伍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