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调研报告为加快发展我县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县民政局组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调研组,采取入户走访、邻里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获取了详实的村务公开第一手材料。通过个案分析、点面类比、综合评估等方法,既领略了我县近几年村务公开工作长足的进步,又发现了问题所在。笔者认为,对我县村务公开现状进行准确定位评估,绸缪改进对策,是促进我县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也是当下之急,民望所归。一、我县村务公开工作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我县村务公开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当,推进有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如下特点: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有加。调查发现,各乡镇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各村由民主产生建立了村务公开小组,形成了党政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专干具体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为村务公开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保证。2、形式多样,平台载体宽泛。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推行村务公开工作中,把搭建公示平台,创新公示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各乡镇村(居)硬件设施较为完善,80%的村(居)设立了高标准的固定公开栏,公开过程规范有序,实现了有阵地、有计划、有部署、有档案、有实效的“五有”村务公开目标。在公开形式上,各村切合实际,广泛采用了会议公开、网上公开、纸上公开、广播电视公开等,群众充分认可。3、内容明晰,重点把握到位。村务公开内容上,各村(居)坚持以村级财务收支、物资管理、集体土地管理使用、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救助、筹资筹劳情况、村级干部报酬、村第1页共17页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等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放在了村民关心、关注的项目上,可以说只要有村务公开的地方,就有村务财务情况的公示。4、大胆创新,效益逐年看涨。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都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利民便民惠民工程常抓不懈。调查发现,“四个结合”做法已成为我县村务公开工作最大的亮点:一是领导平常强调与定期督查相结合,为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建立了“防火墙”;二是事后公开与事前、事中公开相结合,为强化村务公开工作编织了“安全网”;三是传统公开形式与现代公开形式相结合,为创新村务公开工作开启了“方便门”;四是健全制度与强化管理相结合,为拓展村务公开工作指明了“阳光道”。而老百姓的“两个评价”更是我县村务公开工作成效的最好诠释:一是政府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办的实事、涉农资金发放等等都一目了然,老百姓感到村干部“靠得住”;二是村委会工作透明度越来越高,有效剔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老百姓对村干部“信得过”。二、村务公开工作的主要问题从调查看,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村务公开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其主要表现为。一是50%的村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虽然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村务公开的内容都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村务公开的内容还是不够具体、全面、准确,避重就轻,只公开一般性的东西,群众密切关注的事项不公开,公开的随意性较大。二是个别地方村务公开的程序不到位。大部分村能按照提出方案、监督审查、公开公布、听取意见、整理归档的程序进行,但有个别村怕麻烦,省去了监督审查环节,这样难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三是村务公开的格式标准不统一。走访现场发现,西北部边远村或交通不便村的村务公开有的是喷绘,有的是油漆或广告粉书写,有的用红纸毛笔书写,有的是用白纸打印,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还有的村只有墙上公开,没有充分利用会议、网上、纸上公开等形式,这样家住偏远山区的农民很难第2页共17页得到村务公开的信息。2、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中,村务公开内容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