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创新务实奋勇争先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提出如下意见。一、基础条件长期以来,我市教育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力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31所,在校生138万,教职工9万余人,专职教师7.2万人。(一)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全民文化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普九”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入学率、巩固率稳定在99.9%和99.8%左右;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在98%以上: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显著效果,到20*年,全市小学1997所,初级中学428所;全市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面开设了英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教育得到进一步推广。普通高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一大批示范性高中经过迁建、改建和扩建,扩大了招生规模;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肓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市拥有普通高中9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1090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9.5%。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迅速。全市幼儿园达到612所,入园儿童总数达到120345人。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平均入园率达到65.5%。特殊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和中专阶段的特教体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4%。(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拥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99所,有29所职业学校开设了五年制大专班,各类职校在校生人数达到l005oo人,年开展非学历培训8万人次。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县县有成人教育中心,所有乡镇均建起了成人学校。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百万人次,城镇职工培训率保持在25%以上。有9000余人经过第1页共8页自学考试取得了专科以上毕业证书。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全市现有民办学校318所,其中属高等教育层次10所,中等8所,普通高中10所,义务教育阶段9所,幼儿园47所,各种短期培训学校234所,在校生达到2.7万人。构建学习型社会工作开始起动。全市建立社区教育基地126个,组建志愿者队伍4147人,全年开展各项活动3000多场次,培训社区居民15万人次。(三)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四本多专”的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本科院校与中专学校重组,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44046人,成人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4220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初步形成。(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建立起了良好的德育工作的领导体系、队伍体系、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研究性学习和主体性教育开始起动。部分县区先后成为全国中学jip实验和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区。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县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在小学普遍实行了“等级、特长、评语相结合”的评价制度。(五)以人为本,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61%、91.14%、63.99%和57.7%。(六)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校舍总面积达597万平米,图书总量达到2520万册。全市学校拥有计算机3.76万台,115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1274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仪器装备全部达到了二类以上标准,全市基本普及实验教学。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第2页共8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二)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