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20XX年.123毛概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时实践当中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马中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思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思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什么要正确的评价毛思而不能否定。因为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第1页共12页第一阶段: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第二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三阶段:南方谈话;第四阶段:1997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历史地位与意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历史条件。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再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4年又写进宪法。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2页共12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