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产矿井在转制中的“一通三防”管理1概况英岗岭矿务局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境内,是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的主力生产单位之一。从1969年开始建井,20世纪70年代初逐步投入生产,共设计11对生产矿井,总设计能力为171万t/a。该局所属各矿均属高瓦斯双突矿井,地质构造十分复杂,5大灾害俱全,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为全国最严重的矿区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监察矿井。因矿井灾害严重,治理难度大和矿井服务年限长,资源枯竭等原因,部分经济效益较差的矿井被迫关停。现在只有5对生产矿井,实际生产能力为100万t/a左右。2破产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2.1加强制度和措施管理矿井破产转制工作是英岗岭矿务局史无前例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扯到企业所有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大,情况错综复杂。如何保证矿井破产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搞好破产转制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矿井的“一通三防”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必须抓好各项制度的管理和措施的管理,管理是控制矿通风事故的关键,是重点。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关口前移,把握中心。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随着破产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视野更宽阔,掌握的信息更多,人们的思想更不稳定,在这种新形式下,如何使通风管理体制能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我局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在通风管理体制上形成以局、矿总工程师为首,通风业务部门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局矿分别有独立的通风处和通风区,从事“一通三防”专项工作,做到职责分明。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技术、装备、管理”并重的原则,曾先后建立完善通风部门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制定了《矿井“一通三防”工作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行,行之则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现场管理,做到关口前移,工区干部现场跟班,同工人一道同进同出,共同努力把好安全质量关,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通风部门做到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确保采掘工作面不足够的风量。坚持以风定产,违者不但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五人联锁”放炮制度,严禁瓦斯超限作业。煤巷掘进工作面严格执行远距离、定时定点和区域性撤人放炮制度。放炮由矿调度室统一指挥,超过规定时间不准放炮,这项制度各矿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一通三防”事故,要从隐患开始抓起,隐患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没有发现或及时处理,按工作责任逐级追查分析,根据责任大小,按法规严肃处理责任人,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消除管理工作人员失职而形成安全隐患事故。把握中心,以抓通风质量标准化为基础工作,重点抓矿井和采区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采掘工作面合理分配风量,“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瓦斯措施到位,加强放炮制度管理和瓦斯管理,管好用好安全装备等主要环节,控制“一通三防”重大事故。在安全监督上局进行季度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实行奖惩制度。同时每季度由局总工程师召开一次全局通风工作专业会议,总结本季度通风工作。通报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的工作要求。另外局业务部门加强月度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重要隐患提出整改意见,问题抓住不放,解决为止。各矿在总工程师为首实行月度专项检查,并召开工作例会,巩固成绩,找出差距,布置下月工作。2.2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自主保安意识矿井破产改制后,单位的用工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用工单一,现在出现了用工制度的多样化,人员更换频繁,造成职工素质低,冒险蛮干现象时有发生,为安全生产留下了人为隐患。为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在安全培训和业务学习上,充分发挥局矿安全培训中心和安全培训室的作用,加大了培训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培训新上岗人员,对通风班组长、放炮员、瓦检员及防突专业人员等特殊工种进行脱产专业培训,做到培训及时,人人持证上岗,同时对高瓦斯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由矿培训室组织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结合实际,主要学习业务知识、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三大规程”、“一通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