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优秀观后感《我的1919》优秀观后感1、2019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非常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电影最开头的地点,乘着马车前来参会的衣冠楚楚的顾维钧被一大群一战欧洲伤兵拦住,车窗被敲碎,脸上带了伤,衣服也扯破了从一开场仿佛就预示着巴黎和会里中国的狼狈和无力。中国代表团在升旗仪式穿了汉装,这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希望在世界面前笔直地站立的仪式感,但是一句“弱国无外交”就道尽了一切。“假如中国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中国。”这是欧洲列强许下的空头支票,没有实力就拿不到平等的话语权。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被压缩成两个,据理力争居然是为了换取英美法意对中国在山东咨询题上的同情!要通过别人的同情来维护本人的利益,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悲!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本身的利益不断对日本妥协。当时的中国政客仿佛是在拿国家利益换取本人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无视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在如此的国内政治背景下,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纵使旁征博引舌灿莲花,纵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让列强的首脑和外交官乃至他国人民都敬仰他,也无济于事。顾维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军奋战的,由于中国政府并不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支持的。我本来觉得肖克俭仅凭一腔热血并不会有用,这种冲动行事最后可能就会让别国把刺杀如此的黑锅扣在中国人头上,哪怕你没有做过,由于有暴力和示威游行的前科,你也会成为被疑心的对象,如此不仅于国家无利,而且会让家人忧心。一开场的顾维钧大概和一开场的我的办法是差不多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观,肖克俭的冲动只会让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白费。但是到了影片的结尾,我忽然反响过来这种天确实执拗和团结有多宝贵。以死抗议是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一把火点燃的是中国人的对抗精神,是压榨到极点看不见希望终于决定奋力还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终于从精神上挺直了的中国的脊梁。一个人的呐喊没有用两个人的呐喊没有用,四万万人的呐喊终究会量变产生质变,会在世界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宏大作用,最终迎来新生的希望。勿忘历史,愿我们永葆爱国的赤子之心。2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一百年多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派遣十几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在西方列强的战争中流血牺牲,确实是为了借此提高国际地位,向列强换回一些支离破裂的主权。然而在协约国成功后,美、英、法为了安抚日本,竟将同为战胜国的中国架上案板宰割,把德国战前在山东霸占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纵使有顾维钧等人尽力周旋,纵使中国使团最后回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人民付出的宏大牺牲依然没能换来主权和领土完好。这一事件让中国人民完全认清了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嘴脸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光阴荏苒,在这一百年间不知有多少中华儿女牺牲在追求主权完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最终换来了现在强大自信的中国。今天,中国不用再为了讨好谁而牺牲本人的国民,反而能够在别国的战乱中平安撤侨;中国不用再看其他国家的脸色行事,反而能够当着美、英、法的面在安理睬投下反对票;中国不用再为了一纸条约而整天惶惶,反而能够无视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所谓“裁决”。在这背后,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世界第一的制造业产值,能够令美国忌惮的军事实力,以及团结在一起的十四亿人民。顾维钧的1919是灰暗无助的,我们的2019是光明可为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场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本人的力量!3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主义。有人在战场上不畏枪林弹雨,有人在学术上尽心尽力有人在外交的舞台上面对强权力力坚守民族气节。《我的1919》讲述了一战完毕的背景下,各参赛国为理处理战争遗留咨询题而召开巴黎和会,中国派出顾维钧等五人作为代表团。现在的中国国力尚未从之前的沉重打击中恢复,在国际会议中得不到根本的尊重,甚至连足够的席位都无法争取。为了抗辩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野心,顾维昀在会议上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