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页共1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0页共187页高竹顶隧道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高竹顶隧道进口位于广东省广宁县古水镇社崀村,出口位于大田村附近。隧道进口里程为DK688+345、出口里程为DK693+590,长5245m。隧道最大埋深位于高竹顶山底下,约255m。隧道洞身整体走向为145°。隧道地形起伏较大,属丘陵地貌,线路通过地段海拔最高高度450m,相对高差达300m,植被发育,多辟为竹林及少量松树林,杂草灌木丛生,山坡自然坡度30~50°。进口里程为DK688+345,洞门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出口里程为DK693+590,洞门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本隧道两头掘进,中铁七局负责进口工区的施工;我局负责出口工区,起止里程为DK690+815~DK693+606.320(K722+937.725~K725+729.045),长度2791.32m。该隧道穿越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粉质黏土、粗角角砾土,寒武系八村群,全~弱风化石英砂岩、砂岩与灰绿红色板状页岩;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水量贫乏。本隧道穿越F1和F2两个断层带和一个岩性异常带。隧道出口段围岩分布情况:Ⅱ级围岩350m,Ⅲ级围岩2259m,Ⅳ级围岩104m,Ⅴ级围岩170m。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36.3万方、喷射混凝土10957m³,二衬及仰拱填充混凝土39865m³。开工日期:2009年2月8日,竣工日期:2014年5月7日1.2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Ⅰ级。⑵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4.6m。⑶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预留提速(250公里/小时)条件。第1页共187页第0页共1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7页⑷牵引种类:电力。⑸牵引质量:不大于4000吨。⑹闭塞方式:自动闭塞。2、施工组织本隧道由一项目部第一架子队负责组织施工,设施工负责人1名、技术主管1人、技术员1人、测量工2名;下设隧道作业班组1个85人,其中支护小组18人、开挖班组26人、钢筋工6人、混凝土工6人、杂工3人、维修工2人、电工1人,出渣班10人。3、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洞身开挖采用光面爆破,Ⅲ、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施工,Ⅴ级围岩段隧道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法。隧道支护:出口V级围岩地段设置大管棚,其他V级围岩地段设置φ42超前小导管支护,全环型I20a钢架加强。IV级围岩采用160格栅和拱部单层φ42超前小导管。Ⅲ级围岩采用150格栅。二次衬砌:采用全新衬砌台车,仰拱超前施作,并使用仰拱栈桥以减少对其它工序施工的干扰。第2页共187页第1页共1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7页施工排水:顺坡段自然排水,反坡段设集水坑利用水泵接力排出洞外。施工通风:洞内施工通风排烟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隧道洞口150m范围内采用自然通风外,其余地段采用以压入式机械管道通风为主自然通风为辅的通风方式。施工用电:供电线路的布设于右侧边墙上,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电压为400/230V,作业地段照明采用36V低压。5.1洞口段施工5.1.1洞口段工程设计概况及工艺流程⑴洞口段工程设计概况隧道出口位置的确定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洞口边、仰坡不开挖或少开挖,洞口里程及洞门型式的确定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线路中线与等高线基本正交的情况下,隧道洞口里程按拱顶与地面标高等高点里程外延;②线路中线与等高线斜交的情况下,按隧道底侧基础不露空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及稳定性、高侧边坡挖方高度不超过15m的原则确定洞第3页共187页第2页共187页明洞、斜切式洞门及暗洞衬砌施工测量放样明挖段上台阶施工砌筑洞口截(排)水沟图纸审核清除洞口危石端翼墙浇(砌)筑大管棚或小导管超前支护暗挖进洞及明挖段下台阶施工边仰坡防护洞口环境绿化明洞防水洞顶回填定位测量施工准备交桩复测布控测网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87页口里程。根据以上两个原则,该隧道出口里程为:DK693+590;洞门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⑵洞口段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5.1-1。图5.1-1洞口段施工流程图5.1.2隧道洞口边、仰坡5.1.2.1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