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季度市场分析报告一、一季度宏观环境分析(一)国际经济形势1.次贷危机影响扩大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2.国际油价大幅上扬一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4月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10.21美元,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后已经站上了110美元整数位。由于全球石油供需缺口的出现已经越来越明确,从长期角度讲国际油价还将处于高位运行阶段,近期美元贬值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促使国际油价不断上行,而高油价并没有效降低石油需求,投资者普遍预期全球经济依然能够应对油价高涨的影响。预计后期国际油价站稳110美元大关后将继续震荡上行。(二)国内经济形势1.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略有涨跌。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7.4%(3月份上涨7.8%),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CPI: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3月份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0.7%),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GDP:一季度GDP达61491亿元增长10.6%房价: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0%(3月份上涨10.7%),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上涨21.0%居住价格: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9.8%(3月份上涨11.0%)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3月份上涨8.0%),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7.4%(3月份上涨7.8%),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图表:近几年来PPI、CPI变化情况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7.1年内21次创新高3月13日受国际汇市美元兑各主要货币下跌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告别短短1个交易日的小幅回落重回上行通道。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7.1整数位,以7.0970创出年内第21个新高。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以下影响:(1)出口增速将继续下降,进口增速将继续上升,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延续。(2)人民币快速升值引发的热钱持续流入,使得货币管理当局不得不大量增发本币进行对冲,从而直接推动国内流动性过剩。(3)2008年以纺织、服装、电子、家具、制鞋等行业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优势产业无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一些业内人士甚至用“生死时速”来形容目前这些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4)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528万亿美元。虽然外汇储备的成分官方没有公布,但多数专家们认为,美元占了绝大多数,升值使得外储大量缩水。3.中国经济发出放缓信号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16.5%,明显低于去年前11个月36.7%的水平。国有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首次下滑。4.经济运行连续六月偏热国家统计局网站昨日发布最近十二个月宏观经济预警信号图(见右图)、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以及二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指标图显示,自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已经连续六个月偏热。指标图还显示,进入2008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满意指数连跌两月。二、一季度政策环境分析1.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中央今年一号文件继续围绕三农问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