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突水抢险汇报000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防治水工作汇报材料■煤矿基本情况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州盘县松河乡大梨树村,矿井始建于2006年10月,2010年8月开始试生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约32km2,根据XX省煤矿设计院编制的《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松河矿井初步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24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60年。■水文地质现状松河井田位于XX省XX市盘县北部的土城向斜北翼中段,为构造剥蚀山地地貌;纵观井田,山岭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海子坝大山,标高+2301.66m,海子坝大山至上德乌一线为分水岭,由分水岭向井田东西两端地势降低,最低点在淤泥河河床,标高+1629.23m;井田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由沟谷小溪汇合而成的小河,均属雨源型河流,具有山区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区内主要有松河及淤泥河,经拖长江、乌都河汇入北盘江,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1691m,井口及工业广场周边标高均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水文地质简单。本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井田浅部范围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大多数采空区有积水,因此水害威胁主要为周边各矿井下采空区1积水。■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我矿的防治水工作,是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盘江精煤有限公司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进行开展,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防治水方面的安全工作,使得我矿的水害监察监管力度不断增大。我矿近两年的防治水工作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使我矿的防治水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了我矿的安全生产。第1页共4页一、管理上主要抓了四个体系的落实:(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责任;总经理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部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副矿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职能部室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设置了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3、加强职工现场透水预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1、坚持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安全检查中把防治水列入头等隐患排查范围,定期由总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防治水大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并且突出抓地表与老空水害、周边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2、重点时期时段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第2页共4页围绕地表水、老空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限定整改时间、落实到责任人。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提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将6-10月全部归为雨季,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四)、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