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12月28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首批博、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拥有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特色专业、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单位。本专业拥有以两院院士、973首席、千人及长江学者等为首的一流师资队伍。依托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局、湖南省等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是学校ESI国际排名首进1‰的学科。本专业是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为基础,以加工制造等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的宽口径专业,以有色、稀有金属材料为特色,兼顾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分材料学(方向I)、材料加工(方向II)、材料物理(方向III)、材料化学(方向IV)四个方向培养本科毕业生。二、培养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贯彻“厚学科基础,宽专业领域,强实践应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针,结合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及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并重型高素质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等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具备国际化竞争能力。三、培养要求学生通过人文、社科、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接受材料科学研究与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实践、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具备研究、设计、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总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1(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信息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并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有效地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并初步具备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8)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开展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9)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为:(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能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环境、安全、法律、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3)掌握现代工具,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4)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5)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角色,能够就复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