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市场经济下的安全生产[摘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难免出现经济秩序混乱、恶性竞争、忽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事故多发等现象。如何有效遏制事故多发,促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西昌市凉山州安全生产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理顺体制、健全法治、依法严治、提高人民安全意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管机制。[关键词]安全生产整顿规范1引言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现在的信息革命,每一次生产的大发展都给整个世界文明和进步带来一次质的飞跃。然而,无论生产如何发展,生产与安全的话题却一直为人们关注。从“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到“挑战者”航天飞机,这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产品都因安全问题出现意外,给世人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留下了说不尽的痛苦和遗憾。因此,如何搞好生产与安全,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经营单位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今天,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已显得越来越重要。2现存的安全问题及原因2.1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竞争,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完全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非公有制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成份。由于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同时,安全管理的责任不够明确,有关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所以安全生产监督手段和方式也难以适应实际情况的要求。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伤死亡率居高不下,不仅引起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生产问题,而是已上升到政治问题的高度,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转换经营机制后国有企业各种包袱较重,安全生产部分失控失管,例如:设备老化、技术改造滞后、带病作业,因而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2)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受利益的驱使,严重忽视安全生产,见利忘义,胆大妄为,要钱不要命,致使事故多发。(3)2001年全国发生安全事故100万起,死亡13万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工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11382起,死亡12454人;道路交通事故76.03万起,死亡10.6万人;火灾215863起,死亡2314人;水上交通事故644起,死亡和失踪490人。事故表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非公有制企业工伤事故严重。(4)我国“人权白皮书”中特别阐明了人的生存与发展,而国外却指责我国的企业生产在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如何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扭转安全生产的不利局面,不仅是生产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国际名声的大事。2.2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2.2.1经济转轨时期,安全生产相关政策、法规滞后首先,从体制上看,政府国家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至今仍不是一个常设机构,过去挂靠在劳动部门,现在挂靠在经贸委,现又归国务院直属管理,一直不具备执法主体的地位,机构设置仍是计划经济的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现有法律法规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如《矿山安全法》;其三,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全国至今没有完全统一,特别是县一级,称安办的仍不在少数,缺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其四,基层安监机构任务重,条件差,难以完成众多艰巨的安全监管任务。2.2.2利益驱动,市场无序竞争,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正是由于各种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的滞后,众多经营业主受到法制的约束,使其有空子可钻,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无序恶性竞争,要钱不要命。具体表现在车船超速超载、矿山乱挖滥采,不重视员工的保护和劳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