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早期阅读问题的调查研究一、关于家庭早期阅读社会背景的调查研究1、家庭早期阅读有历史渊源。古代中国,是个典型的封建家庭社会,以家庭为最基本、最稳定的社会细胞。那时,封建家庭以父系家长为领导,直系血亲常常是几世同堂,又与旁系血亲及姻亲结成互相依赖的关系,从而构成家庭-家族-宗族等不同层次的联系纽带。每个家庭成员的命运与家庭息息相关,封建家庭这种多功能性决定了家庭成员的教育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封建社会,学龄前儿童教育大多在家庭(家族)中进行。那时,劳动人民的子女无法入学接受教育,只能接受一些比较初级、粗放、随意性较大的家庭教育。而在豪门贵族、书香世家中,其子弟的全部教育,大多是靠私塾、族学等形式进行,留下了很浓厚的家庭教育痕迹。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如生活常规、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知识、书本知识、识字、读书等,其中家庭早期阅读是最早实施、最为基本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必要前提。从古到今,许多名人都是从很小就通过家庭教育开始了识字、阅读,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到,在他很小还不会说话时,奶妈就教他识字,“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之”;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读《汉书》;李白“五岁诵六甲,七岁观百家”;郭沫若五岁就能读四书五经了,巴金、冰心等大作家每人小时侯都阅读、背诵了500—600篇古文,以后终身受益。中华民族这种高度重视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早期启蒙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至今仍在人们的思想深处留下深深烙印,影响着人们对开展家庭早期阅读的认识。调查中许多家长认为开展家庭早期阅读是必要的,甚至是很重要的。2、当今社会信息量大,家庭对早期阅读更加重视,呈低龄化趋势。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不是全部交由学校负责,家庭仍是青少年尤其是学前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仍是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各种媒体中大量的信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人在社会需要接受教育的知识总量成倍增长;当今社会,入学、就业、创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中望子成龙、早成龙的心理比任何时代更加迫切、深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家长主流心态的真实写照。广大家长普遍认识到:忽视家庭早期阅读,等于放弃了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行为的能力,也就没有充分挖掘幼儿早期发展的潜力。大家不仅普遍实施家庭早期教育,而且尽可能早地在自家孩子身上实施家庭早期阅读,从而引起家庭早期阅读从周岁起的低龄化的趋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在进幼儿园之前进行家庭早期阅读。3、家长们普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富余的时间,为家庭早期阅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不用说远古,就是解放前后,普通劳动人民大多目不识丁,子女又多,家长苦于生计所迫而整日忙碌、奔波,这时的家长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文化对子女进行早期阅读的教育;现在的家长都具备初中以上的文化学历,加上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肯下功夫,舍得在子女的教育上花时间、精力。对比表明,家庭早期阅读的开展不仅需要人们认识上的重视,而且需要家庭中具备必要的基础条件,如家长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要有一定的时间等。现在的父母管教一个或二个孩子,负担比较轻,时间和精力相对比较充裕,管得更细致、照顾得更加周到,家庭早期阅读也就容易做到了。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具备高中以上的学历,剩下的也有初中学历;家长每天都会用较多的时间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活动。二、关于家庭早期阅读指导思想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社会各界对开展早期阅读的思想认识不一。不少家长对此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多数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明确的,提前进行智力开发是主要目的。多数家庭在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时,指导思想是明确的,调查中有七成家长是为了对幼儿提前进行智力开发,还有三成的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家庭早期阅读时,缺乏清晰的目的,往往是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有的家长是一些偶然的因素促成的,缺乏明确的目的,也就导致家庭早期阅读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