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氧化法顺酐生产中的危险危害性与防范措施[摘要]介绍了苯氧化法顺酐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了各工序的设备和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与危害,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关键词]苯;顺酐;危险危害性分析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又称马来酸酐或失水苹果酸酐,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应用于塑料、造纸、合成树脂、涂料、农药、医药、有机分析化学等工业,它的发展和生产已成为仅次于苯酐和醋酐的第三大类酸酐产品。目前国内的顺酐生产工艺主要有正丁烷法和苯氧化法,其中以焦化苯为原料的苯氧化法占主导地位。顺酐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苯)、辅料(二甲苯、酒精、熔盐、钒钼系列催化剂等)、中间产物和产品都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类的物质,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及强腐蚀等特性。在我国40多年的顺酐生产和发展史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不胜枚举。本文对顺酐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1工艺流程以苯和空气为原料,采用V2O5-Mo2O3系列催化剂,经固定床反应器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顺酐物料混合气,经气体冷却器降温,进入部分冷凝器捕集部分液态粗酐,未冷凝的顺酐气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成顺丁烯二酸水溶液;在精制工序以二甲苯为脱水剂,将顺酸水溶液中的游离水和分子水脱出,形成的二甲苯-粗酐混合物与氧化的液态粗酐一起进行减压蒸馏,二甲苯循环使用,所得液态精酐在包装工序经冷却、刮片、包装制成成品(图1)。图1苯氧化法顺酐简要工艺流程2主要危险危害物质及特性表1特征苯邻二甲苯顺酐熔盐分子式C6H6C8H10C4H2O3KNO3NaNO2分子量78.11106.1798.06101.1069.01熔点/℃5.5-25.552.8334271沸点/℃80.1144.4202(升华)320(分解)闪点/℃-11.130110无意义无意义自燃点/℃560463447无意义无意义爆炸极限/Vol%1.2~8.01.0~7.01.4~7.1无意义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0.880.881.482.112.17相对密度(空气=1)2.773.663.38危险中闪点易高闪点易酸性腐氧化氧化类别燃液体燃液体蚀品剂剂禁忌物3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性分析3.1储存和输送危险危害性分析苯、二甲苯的原料储罐、中间计量罐、成品储罐、粗酐储罐、稀酸罐(可能有二甲苯)上部有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遇明火、静电、高热、雷击等激发源时有发生燃爆的危险。苯、成品、粗酐储罐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储罐上放空或呼吸阀不畅或结堵,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超压或负压,有造成储罐破裂的危险。苯、二甲苯、成品、粗酐、浓酸、稀酸储罐和各类物料的输送管路及其管件存在泄漏或溢料的可能,可能造成人员化学灼伤和中毒;遇明火、静电、高热等激发能源可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苯和二甲苯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可引起回燃。苯和二甲苯在输送过程中易产生积聚静电,如流速过快、静电接地不可靠有发生燃爆的危险。3.2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性分析3.2.1氧化工序苯汽化不完全、苯浓度过高、熔盐循环状况不好、换热器缺水都有可能造成局部床层温度过高或失控飞温,有烧毁催化剂甚至发生燃爆的危险。系统紧急停车后,若未及时停止进物或系统未及时放空,汽化器和反应器上部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再次开车时或遇激发源有发生燃爆的危险。反应器内的热载体熔盐为强氧化剂,温度较高,发生外漏可能造成人员化学灼伤和烫伤,遇有机物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发生内漏则可能引燃物料混合气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若熔盐冷却器发生泄漏,水漏入熔盐系统后迅速汽化,系统瞬间起压,有造成设备损坏、喷盐、发生人员伤亡和火灾爆炸的危险。若气体冷却器发生泄漏,泄漏的水、顺酐和铁锈极易生成顺酸亚铁盐,该物质的自燃点仅为180℃,极易自燃,导致气冷器内部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部分冷凝器出口温度过高或过低及漏水都会引起局部冷结堵,可造成系统超压,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3.2.2精制工序恒沸过程中,如二甲苯升温过快,塔顶冷凝器出口温度过高、分层器放空不畅会引起釜、塔顶和分层器起压,可能造成分层器喷二甲苯,存在人员化学灼伤、腐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