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课题阳光下的影子计划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觉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长短也随太阳变化而变。2.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具学具准备日晷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单、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指南针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让同学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接着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再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发觉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学到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26页,根据上节课讨论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同学说理由。同学回答同学推测并说理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培育同学的推测能力。二、观察阳光下影子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观测来验证我们的相法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学阅读教材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目的和观察记录方让同学明白只有动手实验才能验证前面的猜想,但每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察结果。法。分组实验,做好记录培育其动手能力。三、整理记录1.师讲: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2.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还有什么发觉?分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同学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培育同学分析、整理的能力。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记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同学思考回答此问题的提出,是对本节课的巩固反馈。作业设计作业:1.影长变化有什么规律?2.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新发觉?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word教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新野县王庄镇张湾学校孟蕾2010-12-6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活动内容:课本55~57页的内容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能设计模板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活动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活动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活动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草,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老师准备:相关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下雨是一种常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不知同学们留意了没有,下雨时,我们周围的土地及落地的雨水会有什么变化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板书课题)二.出示活动目标三.探究雨水如何影响土地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4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5~56页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展示)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所需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2.同学汇报3.同学分组实验老师巡视并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5.提问: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出侵蚀的概念: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6.拓展(课件播放)自然界中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真实情况。四.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1.同学用两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7页的内容,并思考: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哪些?2.指导实验计划3.同学制定计划并汇报,老师查漏补缺。(课件展示,讨论计划)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六.课外拓展活动除了以上三种因素可以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存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观察和讨论。板书设计: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土地坡度的大小影响侵蚀的因素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