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奎乡重点项目实施报告情况戈奎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2007年-2008年,戈奎乡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解决农村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及县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国家补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戈奎乡位于XX县区东北部,介于东经102°13'至102°33',北纬22°59'至23°08'之间,东南面与XX县区沙拉托、俄扎两乡毗邻,西南与本县大兴镇相连,北面与XX县区阿扎河、洛恩两乡隔河相望,地处元阳、绿春、红河三县交界点,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0千米。全乡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全乡总耕地面积为19025亩,其中:水田面积8608亩,旱地面积10417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棕榈、草果、八角;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境内地理条件复杂,属中山峡谷地貌,其特征是山高谷深,沟箐深切,峰峦叠嶂。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境1内最高海拔2291.5米(808部队),最低海拔850米(子雄巴达村白那河底)。主要河流为白那河,支流有梭奎洛巴、俄诺洛巴、巴德洛巴等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主要为红壤,间有部分黄壤、棕红壤和砖红壤。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年降雨量1454毫米,年平均气温17.3oc,日照时数2210小时,无霜期350天。区位偏僻、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群众素质低,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困乡。全乡辖8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有4486户,总人口20577人,其中农村人口20165人,非农业人口412人,居住着第1页共4页哈尼、彝族两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占9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7人,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乡。二、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高度重视为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我乡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领导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计划的制定、扶贫措施的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上下协调,认真组织实施扶贫项目。三、扶贫工作扎实有效(一)积极争取安居工程户,重建新家园,从2007年-2008年共投资106万元用于安居工程,其中:2007年度安居工程涉及3个村小组186户730人,投资79万元;2008年安居工程涉及到1个村民小组90户531人,投资47万元(安居补助27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占地3.3万平方米。(二)开展贫困户科技培训,掌握农业实用科技技能,这两年根据州、县扶贫办、科技局和乡政府的安排,举办了贫困户培训班4次,培训农民4000人次,其中贫困户1500多人∕次,干部100多人次。使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促进脱贫致富。在这个培训的引导下,我乡农民从事科学养殖、科学种田、初步建设大棚蔬菜种植,增加人均收入。(三)XX县区扶贫办按县委2007年—2008年度扶贫规划,乡新农村、规东、哈窝、牛洞、作格洛马、上子雄、格马等村安排财扶资金105万元,主要用于卫生路、引水渠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四)我乡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2007年—2008年的两年内在我乡外出劳力达450人次。其中2008年在我乡外出劳力达200人次,创收18万元,全乡人均增收9元。劳动力结构有经营者23人、服务业56人,其他行业121人,共创收18万元,人均增收900元。总之,我乡已圆满完成了两年的扶贫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倍做出努力。四、托牛村委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托牛村委会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部,距15公里,海拔1370第2页共4页米,辖6个村民小组,367户1551人。(一)为做好这项工作,采取每名干部承包_户特困户的做法,引导、帮助他们脱贫。县上扶贫对口单位、我乡的各个单位和群众对我乡的贫困户节日进行慰问、新建猪厩等方式帮扶,2008年县扶贫办帮扶办职工对托牛塔普村民小组18户88人新建猪厩18个,使贫困户受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