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务工程建设报告基本情况常青街道的前身是原郊区常青镇。历经XX年市、XX年包河区两轮区划调整,目前,我街北依老城区,南邻滨湖新区,西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政务文化新区,下辖等7个村改居社区和金寨南路1个老城区社区,街域面积2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流动人口约4.5万。近年来,随着“三大推动”的深化实施,特别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常青街道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社区经济也获得了迅猛进展。截止XX年,全街资产过亿元的社区2个,过5000万元的社区2个;XX年度,全街社区经济总收入2592万元,其中最高的凌大塘社区年收入达到1243万元,最低的沿河社区年收入58万元。这些,一方面为我街今后的建设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对如何在新起点上加快科学进展、法律规范进展、和谐进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做法根据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街把“阳光居务工程”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难得机遇,重点围绕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社区事务流程化管理和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三项任务,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具体而言,就是“抓住四个点,实现四推动”。一是抓住关键点,层层落实、有序推动。推动“工程”建设,加强领导是关键。我街立足“早行动、争主动”的要求,在市、区推动大会召开之后,从街道到社区,分别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深化发动、层层动员,明确目标、严肃纪律;建立包联负责制,街道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个社区,细化责任要求,强化督查指导;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程”建设办公室,下设宣传、第1页共6页督导、联络等工作小组,实行日记录、周汇总、月汇报;制定出台常青街道《推动“阳光居务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法律规范性文件,并要求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方案,不准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先后组织社区班子、街居财会人员、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集中培训,把握政策规定,掌握应知应会,提高业务水平,力求工作不变形、不走样。全街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抓住重难点,严格要求、全力推动。推动“工程”建设,三资清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重难点所在。我街所辖的8个社区,其中有7个都是XX年以来“村改居”社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在集体经济不断进展壮大的同时,形成了总量大、构成杂、问题多的自身特点。针对实际,我们根据“全面清理、摸清家底、自纠完善、法律规范管理”的原则,首先要求各社区全面“自诊”,对自己的房产租赁、固定资产、各类合同协议、基建工程、银行帐户、债权债务、票据等进行全面清理,并创新性地绘制了集体资产、资源分布情况电子图表,使社区各类资产、资源“一目了然”;对重大个性问题开通“急诊”,特别是对于涉及资产(金)额巨大的、影响较广的、问题比较深的个案,在初步清查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一竿子查到底,确保在最短时间找到问题节点,便于及时实行补救措施或进行严肃处理;对普遍共性问题集中“会诊”,召开由领导小组和专业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对存在问题实行“销号制”,一个一个地摆,一个一个地议,一个一个地提出解决方法,逐一盘点销号;对专业性难题邀请“专家门诊”,在“三资”集中核查阶段,我们委托了华皖会计师事务所配合街道抽调人员,组织三个核查小组,对社居委自查自纠情况逐一进行全面核查,保证了核查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去年12月15日,我街成立了社区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与7个村改居社区签订了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并办理了相关财务移接交手第2页共6页续;今年1月初,进中心的7个社区“谐农三资软件”初始化数据全部录入结束;截止目前,各社区二季度账务已全部登记完毕。三是抓住着力点,提升水平、创新推动。推动“工程”建设,改革创新是活力所在。比如,我们在集体“三资”管理中,确立了“一中心、七主体”的委托代理模式,即在街道设立委托代理服务中心、7个村改居社区作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街道集中审核、远程监控,分社区核定备用金、设立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