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研究发现“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是(赫尔巴特)。3、教育的生物来源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4、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初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5、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着作)。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7、原始社会教育的显着特点(全民性)。8、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9、“痒”、“序”、“校”等施教机构产生于我国的(奴隶社会)。10、班级讲课制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1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12、我国目前的教育有诸多方面不一样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应了教育具有(历史性)。1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的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的分为三类,即(认知目的、情感目的、动作目的)。14、班级讲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1、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教育来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的理论,一是生物来源论,二是心理来源论。3、教育的心理来源论认为教育来源于小朋友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学科。5、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6、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7、德国的哲学家康德初次在大学专家教育学。8、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教育内容独尊儒家学派。9、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10、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11、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开端。12、老式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3、赫尔巴特18的《一般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14、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即教育学的诞生。第二章教育功能1、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学校教育)。2、印度发现的“狼孩”事例表明,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3、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4、人之因此具有可教育性,就在于人具有(可塑性)。5、在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施以对应的教育,这是遵照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6、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因此不也许再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重要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8、决定教育性质的主线原因是(政治经济制度)。9、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的(生产力)。10、教育对社会的作用重要是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的。11、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制度)。12、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13、“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网络教育)的特点。14、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信息技术)。15、校园文化的关键是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16、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校风)。1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次序性)。18、狼孩的故事阐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小朋友发展的(阶段性)特点。19、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原因是(遗传原因)。2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是(遗传原因)。1、在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小朋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学校起着主导作用。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外因。3、教育传递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在生产的过程。4、小朋友身心发展受遗传原因、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能动性影响。5、小朋友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讨教育工作要从小朋友身心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6、遗传原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7、人的发展重要包括生剪发展和心剪发展。8、社会环境包括被人改造的自然(人化自然)、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9、根据人的发展的次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增进学生身心的发展。10、初中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