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雷雨来了》(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人们从扇子、电扇、空调等纳凉避暑方法的变化,感知生活质量的变化和提高。电闪、雷鸣、洪水、霉变……这些常常发生在夏季的事情,启导儿童珍爱生命,警钟长鸣。2.行为与习惯通过日常生活对夏季天气特征的了解,组织同学对生物、食品和居家环境等的观察,以及同学在平常生活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培育他们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增强对环境、资源、生命的保护意识和能力。3.知识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指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的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4.让同学通过发觉物品发霉和变质,组织探讨“为什么夏天食物容易变质”的活动,指导同学学会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在探讨问题中尝试采纳多种的方式方法。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制作《雷雨来了》的课件。2.布置同学观察夏天多变的天气特征。3.同学通过询问父母、查找资料等方法了解有关雷雨的形成,雷雨时避雨的知识和雷雨带来的危害性。4.课外延伸材料。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小朋友,时间过得真快啊,夏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觉她呢?(引导同学发觉夏天天气的特征)2.夏天不但炎热,而且变幻无常,她说生气就生气,你们看——[从同学的生活入手,引导同学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的活动中,为整堂课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联系生活,体验探究。活动一:直观雷雨1.播放课件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画面。2.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你什么时候碰到这种情况?当时,你心里害怕吗?4.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突然间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可没多久,天空又放晴了,空气清新,有时天上还会出现一道漂亮的彩虹。多么奇特的自然现象![创设情境,唤起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雷雨,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活动二:认识雷雨1.雷雨这种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2.请小朋友们根据课前观察准备说一说。3.播放课件――雷雨的形成。[同学课前搜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沟通,能有效地激起同学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播放课件“雷雨的形成”目的是给同学一点常识,科学的启蒙能激发同学去质疑探谜。]活动三:雷雨的危害1.夏天是雷雨多发的季节,我们常常会听到那轰隆隆的雷声、看到刺眼的闪电、哗哗的大雨。小朋友,你们喜爱雷雨吗?说说理由。2.小结:适量的雷雨能让庄稼喝个饱,能给花草洗个澡,雨后空气新奇,人们感到舒适。3.雷雨的形成是自然现象,也是物理现象。然而,雷雨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小朋友,你知道雷雨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吗?4.小结:雷雨给我们人类造成了一些危害,如:河水猛涨、山洪爆发、农作物受损、街道受淹、电线断落、交通中断等。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雷雨时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让同学说说喜爱雷雨吗?可以使同学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认识到雷雨的好处和危害,知道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四:躲避雷雨1.播放课件――雷雨来了……2.小朋友,康康熊为什么对圆圆和盼盼说:“大树下避雨危险!快走开!”?3.那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呢?出示课件。A.小红在家里看电视。B.姐妹俩走在放学的路上。C.小弟弟在公园里玩耍。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小组长把你们得出的经验和办法记录下来。4.沟通“我的经验和办法”。5.小朋友,你听说过因避雷方法不正确而发生的悲剧吗?来跟我们说一说。6.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让大家牢记避雨的常识,老师编写了一首《避雨歌》,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它。避雨歌雷公公,轰隆隆,家里电器暂不用,避雨不去大树下,安全知识记心中。雷雨来了不慌张,人人夸我好儿童。[让同学在自主讨论中联系生活学习如何避雨,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从而学会学会多种避雷雨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做到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