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直观体验2024-2024年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说课稿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说教材简单了解一下本册教材的内容体系:我们知道,三年级下学期是《品德与社会》的第二学期,这册教材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是由近及远、逐步拓展同学视野。第一单元,“话说社区”;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内容涉及自己的家乡以及周边城市;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内容范围扩大到了我们的祖国;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就是认识整个世界。教材这样编排,正是随着认识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而今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一课就是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里的第二课,是在同学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和家乡,并培育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放眼整个祖国。这一课,同学有了前一课对祖国行政区的认识,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代表,并要求同学能够适当延伸拓展,开阔视野,在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中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纵一直看,它在整个学校阶段的教材体系中有着衔接作用,既是对一二年级初步认识祖国版图,地域气候特色的一个深化,又是对以后五十六个民族和国情国防认识的一个认知基础,爱国基调。二、说同学学情三年级同学在一二年级《国庆节》、《我爱五星红旗》等等《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中,对祖国的幅员辽阔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这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中,了解了祖国的版图,体会到了东方大国的强大,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但是,这个基础还不够,因为同学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只知其名,却缺乏感性的认识,他们之中有些根本就没有走出过嘉兴,更不要说亲近祖国的大山大河了。所以,一旦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融入课堂氛围,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会较难达成目标。三、说课时分配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是,搜集整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的名诗名句;三是,保护长江、黄河。基于这三个内容量大和同学学情,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这样,第二课时就能集中于祖国各处风光人文资料的展览和保护环境的实践导行。而第一课时,除了了解祖国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外,还要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所以,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2、初步了解祖国的长江、长城、黄山及黄河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初步培育同学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自信心。这一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1、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悟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2、指导和培育同学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为了攻克这两个重难点,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四、说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注意培育同学的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我让同学在课余时间自主搜集信息,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和文明成就的名人言论、诗词等。这样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到了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其次,本课时教学还注重了同学的直观体验和情感激发。刚才同学学情分析中提到过,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对于三年级的学校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纳图片、数据、诗词、歌曲、动画演示等直观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同学的好奇心,加深对长江黄河等的了解。第三点就是注重同学自主参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同学在活动中自主掌握知识,充分培育同学的情感和能力。这一点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提及。五、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我设计了三个大环节.(一)、激情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1、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和龙很有渊源,都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你知道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