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冀教版科学五下第13课《山脉的变化》word教案设计理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科学老师对学校生的科学教育,重点不是传授科学知识,而在于引领同学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从而体验探究的欢乐,形成科学的素养。所以在同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同学积极展开自行探究。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能通过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裂的各种因素。2、科学知识目标: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裂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进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教学重点指导同学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教学难点设计模拟试验验证岩石破裂的假设。教学材料老师准备材料:1、同学实验报告单、多媒体课件。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冷水、火柴、污物瓶、水槽、熟石膏、气球、木棒等。同学准备材料:搜集有关山脉变化的资料。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设计思路:激趣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喜爱爬山?老师五一去爬山了,还带回来了一些山脉的图片,想不想看?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多媒体出示:山脉风光。)2、师: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是不断变化的。你可曾想过,是哪些力量引起山脉的不断变化呢?今日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山脉的变化》(板书课题)二、猜想假设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去年曾经学习过使地球表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自然力量吗?冰岛的火山喷发、青海玉树的地震使地球表面发生巨大变化,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除了非常奇妙的地球内部的自然力量火山、地震、地壳的板块运动外,还有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自然力量对山脉进一步的塑造,使得地球上的山脉更加丰富多彩,形态万千。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两张图片,认真观察这些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课件)2、同学们观察、描述两种山脉在外形上的特点。(回答:有的险峻陡峭;有的起伏平缓。)3、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地球上的山脉占陆地面积不足1/5,像这类起伏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于3亿年前,我们称它们为“老年山脉”,而这一类陡峭险峻的山脉大概形成于6000多万年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同学们想一想,起伏平缓的老年山脉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生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大胆的猜一下陡峭险峻的幼年山脉受到了哪些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变成了平缓的老年山脉呢?(看看小鼠标给我们温馨提示: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的破裂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破裂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大家千万别忘了考虑自然界中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因素呀!)4、同学大胆猜想(1)同学思考、讨论、沟通。(2)老师板书整理同学的发言。同学可能会想到的因素有:a.温度的影响。b.水的作用。c.生物的作用(如植物根的生长)。d.其他物质的腐蚀作用(如酸)。c.风的力量三、设计方案1、师:关于引起山脉变化的原因,你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用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同学会想到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每组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多媒体出示设计提示:)(1)首先确定自己的讨论题目。最好确定一、两个讨论题目。(2)根据自己的猜想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两个模拟实验。(注意考虑应该选择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3)你准备如何操作实验?(4)实验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你的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6)设计过程假如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者是参照课本实验。2、同学开始小组讨论、设计,师巡回指导。3、沟通实验方案(1)引导同学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方案,相互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1~2个模拟实验方案。(2)全班沟通方案。(将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沟通和评价,以实现相互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