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两优一先典型事迹材料(一)“要像骆驼一样,相信沙漠的另一边是绿洲,相信一步一个脚印定会走到绿洲。”践行这句话的人,是一位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之歌的彝族肢体残疾人——XX,雷波县残联理事长。他扛起苦难重担,半生致力于扶残助弱,曾当选全国第六次残代会代表,被评为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感动凉山十大人物,其家庭还获评四川最美家庭提名奖、凉山最美家庭等光荣称号,XX始终如一为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苦难人生铸一身忠诚“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共产党员死都不怕,害怕苦难吗?”,多年来,他始终立志做一名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共产党员。XX出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深山小村,家境贫寒的他在12岁那年因脊柱病而驼背,身高永远停在了1.44米,常被同学嘲笑为“沙马骆驼”,幸而有父母疼爱。谁曾想,横祸连连,母亲的小儿麻痹症愈加严重行动不便,15岁那年,父亲更是因病离世。生活的磨难却让友古弯曲的脊梁更加结实。在善良的党员老支书递过来两张皱巴巴的10元生活费中,友古埋下悲痛重新学习。第一年高考,落榜,他毅然卖掉家中唯一的过年猪复读,怎奈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驼背顽疾复发,疼痛难忍,不得已休学静养。1996年,自学参加高考的他硬上本科线,却没有一所学校向身患残疾的他伸出橄榄枝。坚强的他没有绝望,只身远赴州府西昌,走进了凉山州招生办诉说自己的求学愿望,获得了州招办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最终进入了凉山财贸校,圆了自己的求学梦……友古始终觉得: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苦难,使他懂得奋进、懂得感恩,让他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他感恩党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立志用行动回报党和人民。1999年,他在不通公路的乡政府开展民政救济“一站式”服务,免去群众奔波之苦;他划去在救济名册里患小儿麻痹症母亲的名字,把名额留给他人;他在为去世的妹妹守灵后连夜跋涉4个小时的山路回到乡政府只为及时发放救济粮……他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干部。共产党人的使命永无止境,2003年生日那天,他被调任县残联副理事长,2007年同一天,他被任命为理事长,从此,他与扶残助弱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身份在变,环境在变,但不变的是他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信念,是他根植于内心深处为民服务永不停歇的党性坚守。热血丹心成十载辉煌十三个春秋,无数个日夜,他以佝偻之躯带着残联的同志走遍了全县的高山深谷,将“量服”工作落到实处;数不清的周末,记不完的假日,他以伏案之姿描绘出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幸福生活,只因他要把党的光辉和温暖洒向每一个残疾人。2005年县“两会”上,他不惧人微言轻,毅然联名9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议案》。次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就达40多万元,为残联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2006年,顺河乡患先天性侏儒症的邓云源因贫面临辍学,他感同身受,决定私人每年补助1200元让邓云源读完大学。随后,《雷波县扶残助学实施办法》出台,2013年,县政府通过《雷波县扶残助学暂行办法》,仅三年受益学生已达1329人次。2009年春节,他有感于刘万腾护理全家3个残疾人十数年如一日的精神,苦思冥想、反复研究,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办法》,几年来,累计发放补贴500余万元,4600余人次受益,该办法在四川全省推行。“用法制关爱残疾人,用制度维护他们的权益,用党和国家的力量帮助残疾人,才不负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伴随着XX这样的理念实践,雷波先后出台了《基层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办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残疾人危房改造制度》《选用残疾人专干专委的意见》等文件,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473户、农村残疾人技能培训861人、扶持农村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2853人、城镇残疾人再就业138名,“新农合、新农保”残疾人覆盖率达94.2%。这一个个制度和数字,诉说的是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艰辛和付出,串联的是全县8410名党员为民服务的决心,凝聚起的更是1.8万残疾人对党的挚爱和拥护。一片柔情换大爱无疆“娃儿感冒...